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0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国内外城乡产业统筹的经验借鉴。
内容简介
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普遍认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发展问题,应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目前,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各地积极开展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本书从理论上较为深入探讨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及机制;提出具有“中国情境”的中国式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历程
- (一)1949—1978年:城乡二元分割阶段
- (二)1978—2002年:城乡二元关系逐渐被打破
- (三)2002年至今: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
- 1.2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 1.3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 1.3.1 国外城乡融合经验
- 1. 美国城乡融合经验
- 2. 英国城乡融合经验
- 3. 日本城乡融合经验
- 1.3.2 国内城乡融合经验
- 1. 苏州城乡融合经验
- 2. 成都城乡融合经验
- 1.4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破局之道
- 1.5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本书的研究思路
- 2. 本书的研究内容
- 3. 本书的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源流
- 2.1.1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城乡关系理论
- 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
- 2. 列宁的城乡关系思想
- 2.1.2 西方学者的城乡关系理论
- 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 不平衡增长理论
- 3. 核心-边缘理论
- 2.1.3 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思想
- 1. 城乡兼顾思想
- 2. 城乡互动思想
- 3. 城乡均衡思想
- 4. 城乡一体化思想
- 5. 城乡融合思想
- 2.2 城乡融合发展的文献综述
- 2.2.1 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2.2 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 2.2.3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路径研究
- 2.3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献综述
- 2.3.1 城乡产业融合的内涵
- 2.3.2 城乡产业融合方式及制约因素研究
- 2.3.3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的体系构建及机制研究
- 2.3.4 城乡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3.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
- 3.1.1 萌芽阶段:工农结合发展
- 3.1.2 探索阶段:农工商联合发展
- 3.1.3 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
- 3.1.4 深化阶段: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 3.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 3.2.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特征
- 3.2.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要素及制度特征
- 1. 城乡产业融合伴随着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融合
- 2. 城乡产业融合伴随着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变革
- 3. 依托城乡产业融合综合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布局
- 4. 城乡产业融合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为基础
- 3.3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机理
- 4.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 1. 产业结构理论
- 2. 产业组织理论
- 3. 产业链延伸理论
- 4. 产业融合理论
- 4.2 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 4.2.1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 1. 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
- 2. 新技术渗透融合模式
- 3. 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
- 4. 农业内部融合模式
- 4.2.2 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 1.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
- 2. 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效应
- 3.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区域效应
- 4. 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
- 4.3 城乡三产融合模式的经济效应
- 4.3.1 城乡三次产业融合模式
- 1. 产庄融合模式
- 2. 产城融合模式
- 3. 产业链融合模式
- 4. 互联网融合模式
- 4.3.2 城乡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 1. 城乡产业融合的结构效应
- 2. 城乡产业融合的空间效应
- 3. 城乡产业融合的环境效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约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 5.1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拉动力
- 5.1.1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的生产要素条件
- 1. 资本要素
- 2. 人才要素
- 3. 土地要素
- 4. 技术要素
- 5.1.2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的产业支撑条件
- 1. 资源要素
- 2. 产业基础
- 5.2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 5.2.1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的政治环境
- 5.2.2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的市场因素
- 5.2.3 影响城乡产业融合的社会因素
- 5.3 联结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因素的制度体系
- 5.3.1 土地制度
- 5.3.2 户籍制度
- 5.3.3 乡村空间治理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系统构建
- 6.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内涵
- 6.1.1 系统论视角下的产业融合
- 6.1.2 产业融合系统的形式与特征
- 6.1.3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内涵
- 6.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关系
- 6.3 城乡产业融合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 6.3.1 城乡生产协作体系
- 1. 深化农村内部分工体系
- 2. 丰富农村产业经营主体形式
- 3. 加强城乡间生产性分工与合作
- 6.3.2 城乡技术协作体系
- 1. 创建农村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农村技术发展水平
- 2. 完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合作体系
- 3. 推动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融合
- 6.3.3 城乡市场协作体系
- 1. 建立健全城乡流通网络体系
- 2. 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 3. 着力提升农村产业品牌效应
- 6.3.4 城乡服务协作体系
- 1. 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2.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的基层保障机制
- 3. 建立制度化沟通渠道和公平公正的治理平台
- 4. 优化市场规则,健全市场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设计
- 7.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内涵、目标与构建原则
- 7.1.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内涵与目标
- 7.1.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 1. 立足农业,惠及农民
- 2.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 3. 产城互动,合理布局
- 4.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 7.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的基本模式与逻辑
- 7.2.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的基本模式
- 1. 发达国家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的基本模式
- 2. 中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的模式选择
- 7.2.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的基本逻辑
- 1.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逻辑
- 2. 组织形式是城乡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 3. 产业链协同是城乡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
- 4. 利益协调是城乡产业融合的根本手段
- 5. 政策制度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保障
- 7.3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构建
- 7.3.1 城乡产业融合的组织机制
- 1. 产业融合组织机制的内涵
- 2. 产业融合组织机制的实现方式
- 7.3.2 城乡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
- 1. 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内涵
- 2. 产业链协同机制的运行机理
- 7.3.3 城乡产业融合的利益协调机制
- 1. 利益协调机制的内涵
- 2. 利益协调机制的运行路径
- 7.3.4 城乡产业融合的保障机制
- 1. 保障机制的内涵
- 2. 保障机制的关键环节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8.1 欧美国家城乡产业融合的经验借鉴
- 8.1.1 美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美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美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1.2 法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法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法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1.3 荷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荷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荷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2 日韩国家城乡产业融合的经验借鉴
- 8.2.1 韩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韩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韩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2.2 日本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日本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日本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3 中国典型区域城乡产业融合的经验借鉴
- 8.3.1 成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成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成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3.2 苏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 1. 苏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 2. 苏州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优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9.1 强化城乡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
- 9.1.1 完善产业融合政策
- 9.1.2 创新融合型产业监管机制
- 9.1.3 提高财税与金融政策的靶向性
- 9.1.4 推进农村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 9.2 提升多元融合主体能级
- 9.2.1 推动小农户向高质量规范化家庭农场转变
- 9.2.2 重点培育农民综合合作社和合作社联合体
- 9.2.3 大力探索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 9.2.4 择优支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
- 9.2.5 激活新兴现代化服务企业的融合动力
- 9.3 完善利益、风险与信息协同机制
- 9.3.1 完善利益协同共享机制
- 9.3.2 完善风险协同共担机制
- 9.3.3 完善信息协同共享机制
- 9.4 加快农村要素资源与空间优势重塑
- 9.4.1 加快建立城乡生态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机制
- 9.4.2 加快优化村庄和小城镇的现代化营商环境
- 9.4.3 加快建设农村新型基础设施与数字服务平台
- 9.4.4 强化人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9.5 推进现代化产业链优化升级
- 9.5.1 以“生态化+”构筑现代化生态产业链
- 9.5.2 以“精细化+”延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 9.5.3 以“创意化+”拓展现代化多功能产业链
- 9.5.4 以“数字化+”提升现代化全产业链服务水平
- 9.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