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7千字
字数
2025-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精心梳理信贷业务17个核心风险点。
内容简介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时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撰写本书的目的是提醒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那些在信贷业务中忽视的,当下政策却很重视且又提出新要求的信贷风险问题。控制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大量的调研与实践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准确预测风险,最终防范化解风险。
作者全面梳理了2024年度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常见信贷法律风险问题,结合本年度新出台的法律、司法解释及监管新规,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六个信贷法律风险专题,同时,这十六个专题也是对未来信贷法律风险的预测与防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讲《民法典》关于信贷主体资格的规范及合规要求
- 一、《民法典》关于民事主体的分类
- 二、《民法典》关于借款主体资格的规范
- (一)合法性角度分析借款主体的广泛性
- (二)合规性角度分析借款主体的合理性
- (三)不同借款主体的法律责任与合同设置
- 三、《民法典》关于担保主体资格的限制
- 四、实务总结与风险提示
- 第二讲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及审判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 一、《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
- (一)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及历史演变
-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适用中的争议
- 二、审判实践中主流裁判观点
- 三、对隐瞒婚姻关系的调查方法
- 四、风险提示与实务操作
- 第三讲《民法典》时代按揭贷款业务维权新思路与新风险
- 一、商品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特征和风险
- 二、《物权法》时代商品房预告抵押登记制度的意义与不足
- 三、新规下抵押预告登记可转化为正式抵押登记
- (一)抵押预告登记可转化为正式抵押登记的条件
- (二)对“具备办理抵押登记条件”的正确理解
- 四、“鱼和熊掌”的抉择
- 五、购房人因开发商违约解除买卖合同对贷款人的不利影响
- 六、按揭贷款业务风险提示与实务操作
- 第四讲抵押人无权处分行为对抵押权的影响及风险防范
- 一、已办理抵押登记不影响抵押合同被认定无效
- 二、夫妻一方擅自将共有房屋抵押的合同效力认定
- (一)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房屋的权属判断
- (二)夫妻共有房屋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权属判断
- (三)商业银行关于夫妻一方无权处分共有房屋的审查标准
- 三、房屋委托代持关系下无权处分行为对抵押权的影响
- 四、无权处分行为对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
- 第五讲对影响抵押物处置的权利负担的有效识别与风控建议
- 一、“抵押不破租赁”对抵押权的影响
- (一)《民法典》对抵押权与租赁权冲突规则的新变化
- (二)租赁权优先于抵押权的法律后果
- (三)抵押权优于租赁权时抵押权实现时应当除去租赁权
- 二、居住权对抵押权的影响
- (一)居住权的特征
- (二)居住权的适用情形
- (三)居住权与抵押权的冲突规则
- 三、购房人物权期待权与抵押权之间的较量
- (一)第三人对普通债权中查封房屋提出的执行异议
- (二)第三人对抵押房屋提出的执行异议
- 四、实务操作与风险提示
- 第六讲司法查封对抵押权行使的被动影响与积极应对
- 一、依法设立抵押权享有优先受偿权
- 二、抵押物被查封丧失优先处分权
- (一)执行财产的处分权由首封法院行使
- (二)首封法院与优先权法院在财产分配中的清偿顺序
- (三)首封法院怠于执行时优先权法院可以商请移送
- (四)首封法院与优先权法院之间冲突规则
- 三、确保优先处分权的积极措施
- 四、风险提示与实务操作
- 第七讲《民法典》时代抵押权附属权利登记的重要意义及操作实务
- 一、抵押担保范围的登记
- (一)《民法典》实施前抵押范围登记情况
- (二)《民法典》规定严格按照登记确定优先受偿范围
- (三)关于抵押担保范围登记的风险提示
- 二、禁止或限制转让条款的登记
- (一)《民法典》实施前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物
- (二)《民法典》时代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可以转让抵押物
- (三)禁止或限制转让抵押物的约定登记操作实务与风险提示
- 三、禁止或限制设定居住权条款的登记
- (一)居住权制度的特征及登记条件
- (二)居住权对抵押权的不利影响及风险提示
- 第八讲最高额抵押担保在操作中的误区与核心风险控制
- 一、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 (一)最高额抵押担保的特征
- (二)最高额抵押担保中易混淆的核心概念
- 二、最高债权额的正确理解
- (一)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
- (二)司法解释对“最高债权额”的规定
- (三)入库案例对“最高债权额”的解读
- 三、最高额抵押登记的申请
- 四、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
- 五、实务操作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 (一)借款到期日可以超出债权确定期间的届满日吗
- (二)顺位抵押后所放贷款与顺位抵押孰优孰劣
- (三)下级行代替上级行发放的贷款能纳入最高额担保范围吗
- (四)不动产登记机构强制干预登记有法律依据吗
- (五)借款合同中未明确列明最高额抵押信息的债务能否纳入担保范围
- 六、最高额抵押担保业务核心风险控制
- 七、风险提示与操作指引
- 第九讲不同担保方式的担保期间及超期的不利后果
- 一、保证担保适用保证期间制度
- (一)关于保证期间的正确适用
- (二)超过保证期间的补救措施
- 二、抵押担保适用抵押期间制度
- (一)关于抵押期间的正确理解
- (二)超过抵押期间未主张抵押责任的救济
- 三、质押担保适用的质押期间同抵押期间制度一致
- 第十讲担保人免责的法定情形及风险防范
- 一、担保人免责的事由与范围
- (一)担保人免责的事由
- (二)担保人免责的范围
- 二、担保人免责的法定情形
- (一)未经担保人同意变更主合同内容
- (二)超过担保期间
- (三)混合担保中未约定清偿顺序
- (四)未告知担保人借新还旧的用途
- (五)债权人免除权的审慎行使
- (六)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 (七)担保主体不适格与抵押标的不合法
- (八)公司对外担保未经公司决议或决议存在重大瑕疵
- (九)担保条件未成就或存在重大瑕疵
- (十)信贷人员与债务人恶意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
- 三、实务操作与风险提示
- 第十一讲借名贷款面临的三大风险及防范措施
- 一、借名贷款的法律特征
- 二、借名贷款在监管上的风险
- 三、借名贷款在刑事上的风险
- (一)借名贷款涉嫌多项金融犯罪
- (二)防范工作人员违法犯罪
- (三)落实《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精神
- 四、借名贷款在民事上的风险
- (一)借名贷款涉及三大主体、两种法律关系
- (二)过去主流裁判观点
- (三)金融审判会议下的最新裁判思路
- 五、实务总结与风险防范
- 第十二讲新规背景下合同面签规则及实务操作
- 一、信贷合同面签技巧
- (一)面签前准备
- (二)面签过程把控
- (三)面签后确认
- 二、“三办法”关于“面签”与“面谈”制度的新要求
- (一)面签制度
- (二)面谈制度
- (三)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产贷款“面谈”“面签”制度
- 三、新规背景下信贷合同提示与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
- (一)格式条款主要特征
- (二)防止格式条款无效
- (三)明确约定权利义务防止发生冲突条款
- (四)提示义务与说明义务的实务操作
- 四、合同面签正确适用“看人不看章”原则
- (一)判断合同效力的新原则“看人不看章”
- (二)“看人不看章”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 五、合同面签实务操作与风险防范
- 第十三讲风险分类新规背景下贷款重组的合规要点与法律风险
- 一、贷款重组的适用场景
- 二、贷款重组的表现形式及监管要求
- 三、贷款展期的合规要点与法律风险
- (一)未经担保人同意的展期风险分析
- (二)抵押物被查封后的展期风险
- 四、借新还旧的合规要点与法律风险
- (一)借新还旧业务的特征
- (二)借新还旧业务的法律风险
- (三)谨防“还旧借新”穿透后的风险
- 五、无还本续贷的最新政策与合规要点
- (一)无还本续贷业务的特征
- (二)无还本续贷最新政策
- 第十四讲金融犯罪对民事维权程序与信贷合同效力的负面影响
- 一、常见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与追诉标准
- (一)金融机构员工涉嫌的罪名
- (二)债务人、担保人涉嫌的罪名
- 二、刑民交叉背景下民事维权程序的选择
- (一)2023年以前关于刑民交叉民事维权程序的主流观点
- (二)金融审判会议关于刑民交叉民事维权程序的最新观点
- (三)刑民交叉背景下民事维权程序的实务操作
- 三、刑民交叉背景下信贷合同效力的认定
- 四、实务操作与风险提示
- 第十五讲公司类贷款业务中实控人的识别与责任设置
- 一、实控人滥用控制权对公司贷款的不利影响
- (一)实控人对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
- (二)实控人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
- 二、法律对于实控人的约束有限且举证困难
- (一)法律约束有限
- (二)债权人举证困难
- 三、识别实控人与责任设置
- (一)识别的方法
- (二)责任设置
- 四、实务操作与风险提示
- 第十六讲新《公司法》背景下公司决议审查标准的重新审视
- 一、公司对外担保必须出具决议
- (一)树立“公司担保必决议”的风险意识
- (二)公司对外担保无需决议的三种例外情形
- (三)公司借款应参照公司担保的规定出具决议
- 二、公司决议审查标准及操作规范
- (一)公司决议审查的标准
- (二)“三步法”尽到审查义务
- (三)新《公司法》关于公司决议的规定
- 三、完善公司决议审查标准的建议
- 第十七讲当下金融机构破解执行难的深层次探索
- 一、执行难现象分析与原因调查
- 二、金融机构全力破解执行难的三处抓手
- 三、关于金融机构执行理念的培养
- (一)执行目标要清晰
- (二)参考价格要合理
- (三)网拍平台要选对
- (四)降价幅度要果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