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和研究保安族这一民族不可错过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民委“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课题调研为基础,用实证研究方法描述保安族族群意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分析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人们族群意识所产生的影响,讨论在具体的族群关系情境中归属意识的决定因素、群体边界的变动和人们在群体关系层面的互动,揭示“保安族何以成为保安族”的社会机制,并探讨“族群”与“民族”的关系、现代民族一国家背景下的族群意识演变等理论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编 问题·概念·理论·方法
  • 第一章 一个“兄弟”的故事
  • 第二章 一个“民族”的概说
  • 保安族的人口及其分布
  • 保安族的“民族”特点和特征
  • 视野扩大以后的问题
  • 第三章 “民族”是什么?
  • 中国“民族”概念之由来
  •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 当代主要的民族理论
  • “民族”是什么?
  • 第四章 “民族”和族群
  • 谁对谁的“想象”?
  • 族群是什么?
  • 族群是一种社会组织机制
  • 族群具有社会结构功能
  • 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族群演变的机制
  • 同化与分化:族群演变的形式
  • 族群社会的象征理性和实践理性
  • 现代社会的族群与民族
  • 中国的“民族”
  • 本项研究的概念
  • 族群认同与民族意识
  • 第五章 本项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对象
  • 研究保安族的意义
  • 研究设计
  • 文献研究
  • 实地调查
  •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 第二编 成为民族的历史
  • 第六章 回到历史的源头
  • 历史地看族群
  • 关于保安族来源的三种说法
  • 今人对历史的倒叙式构建
  • 社会学的族群历史研究
  • 第七章 四寨子人
  • 保安地方的地理位置及建制和人口沿革
  • 生产方式、社会地位与群体边界
  • 社会组织方式与群体边界
  • 权力关系、文化与族群归属
  • 出逃与归属
  • 第八章 “半番子”和保安人
  • 逃亡的穆斯林:路线与过渡群体
  • 收容与权力、义务关系
  • 社会适应中的他人定义
  • 社会流动与族群身份认定
  • 精英的归属意识
  • 冲突与群体边界的表达形式
  • 第九章 保安族的识别和命名
  • 民族识别政策的由来及其执行
  • 保安族的识别
  • 保安族的命名
  • 群体称谓的社会意义
  • 第十章 自治与自觉
  • 民族区域自治
  • 自治:另一种国家构建
  • 地方行政需要与民族政策提供的资源
  • 自治与自觉
  • 自治与族群关系
  • 第三编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
  • 第十一章 保安族的族群认知方式
  • 主位族群认知方式的进入
  • 民间的族群划分:“多数”与“少数”
  • “回民”与“回族”
  • “保安人”与“保安族”
  • “保安族”与“回族”
  • 保安族的族群认知方式
  • 第十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意识
  • 最经常的身份意识
  • 最重要的身份意识
  • 最情境化的身份意识
  • 人们的民族意识
  • 第十三章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 社会化过程中的族群意识
  • 居住格局中的族群边界
  • 婚姻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
  • 社会交往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
  • 第十四章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
  • 人们的归属意识:穆斯林和中国人
  • 百姓、公民与国家
  • “国法”与“教法”
  • 国家与社会
  •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性
  • 人们理解的政策:宗教与国家
  • 第四编 “民族”的“实践”
  • 第十五章 民族意识与优惠政策
  • 一种人人受益的身份
  • 社会流动与民族身份选择
  • 民族身份与社会发展机会
  • 人们对民族政策的评价
  • 民族身份的社会意义
  • 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政策的理解
  • 第十六章 “民族”的构建
  • 主要的“民族”历史观
  • 历史观的结构特征:谁确定了民族的历史?
  • 历史构建与现实社会因素
  • 哪里是真正的“保安三庄”?
  • 语言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 人们理解的“文化”
  • 第十七章 仪式和庆典中的社会定义和自我表达
  • 民间的仪式和庆典
  • 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
  •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仪式和庆典
  • 重塑民族独特性:保安族的实践
  • 认同与表达的困境
  • 第五编 进一步的讨论
  • 第十八章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
  • 族群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
  • 当下现实中的自我、群体、社会、国家
  • 兄弟·民族
  • 族群关系政治与族群归属
  • 第十九章 族群归属的困境与民族的未来
  • 群体关系中身份意识的悖论
  • 对同化的担忧及矛盾处境
  • 现代性的同一性:族群文化和心理困境的时代因素
  • 人的位置:传统传承的介质与现实生活的实践者
  • 个人·社会·国家
  • 附录
  • 附录5-1 访谈提纲
  • 附录5-2 保安族访谈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 附录8-1 马世恭自传
  • 附录10-1 甘肃省人民政府临夏区专员公署成立临夏县保安族自治乡报告——临夏区专员公署设置“保安自治乡”经过一九五二年五月
  • 附录11-1 土改以后民族团结的趋向何在(节选)
  • 附录17-1 保安族传统体育概况
  • 附录17-2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二届保安族艺术节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 附录17-3 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保安族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致词
  • 参考文献
  • 2006版后记
  • 2017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