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5千字
字数
2017-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和研究保安族这一民族不可错过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民委“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课题调研为基础,用实证研究方法描述保安族族群意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分析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人们族群意识所产生的影响,讨论在具体的族群关系情境中归属意识的决定因素、群体边界的变动和人们在群体关系层面的互动,揭示“保安族何以成为保安族”的社会机制,并探讨“族群”与“民族”的关系、现代民族一国家背景下的族群意识演变等理论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编 问题·概念·理论·方法
- 第一章 一个“兄弟”的故事
- 第二章 一个“民族”的概说
- 保安族的人口及其分布
- 保安族的“民族”特点和特征
- 视野扩大以后的问题
- 第三章 “民族”是什么?
- 中国“民族”概念之由来
-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 当代主要的民族理论
- “民族”是什么?
- 第四章 “民族”和族群
- 谁对谁的“想象”?
- 族群是什么?
- 族群是一种社会组织机制
- 族群具有社会结构功能
- 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族群演变的机制
- 同化与分化:族群演变的形式
- 族群社会的象征理性和实践理性
- 现代社会的族群与民族
- 中国的“民族”
- 本项研究的概念
- 族群认同与民族意识
- 第五章 本项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对象
- 研究保安族的意义
- 研究设计
- 文献研究
- 实地调查
-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 第二编 成为民族的历史
- 第六章 回到历史的源头
- 历史地看族群
- 关于保安族来源的三种说法
- 今人对历史的倒叙式构建
- 社会学的族群历史研究
- 第七章 四寨子人
- 保安地方的地理位置及建制和人口沿革
- 生产方式、社会地位与群体边界
- 社会组织方式与群体边界
- 权力关系、文化与族群归属
- 出逃与归属
- 第八章 “半番子”和保安人
- 逃亡的穆斯林:路线与过渡群体
- 收容与权力、义务关系
- 社会适应中的他人定义
- 社会流动与族群身份认定
- 精英的归属意识
- 冲突与群体边界的表达形式
- 第九章 保安族的识别和命名
- 民族识别政策的由来及其执行
- 保安族的识别
- 保安族的命名
- 群体称谓的社会意义
- 第十章 自治与自觉
- 民族区域自治
- 自治:另一种国家构建
- 地方行政需要与民族政策提供的资源
- 自治与自觉
- 自治与族群关系
- 第三编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
- 第十一章 保安族的族群认知方式
- 主位族群认知方式的进入
- 民间的族群划分:“多数”与“少数”
- “回民”与“回族”
- “保安人”与“保安族”
- “保安族”与“回族”
- 保安族的族群认知方式
- 第十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身份意识
- 最经常的身份意识
- 最重要的身份意识
- 最情境化的身份意识
- 人们的民族意识
- 第十三章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 社会化过程中的族群意识
- 居住格局中的族群边界
- 婚姻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
- 社会交往中的民族因素与教派因素
- 第十四章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
- 人们的归属意识:穆斯林和中国人
- 百姓、公民与国家
- “国法”与“教法”
- 国家与社会
-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族群性
- 人们理解的政策:宗教与国家
- 第四编 “民族”的“实践”
- 第十五章 民族意识与优惠政策
- 一种人人受益的身份
- 社会流动与民族身份选择
- 民族身份与社会发展机会
- 人们对民族政策的评价
- 民族身份的社会意义
- 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政策的理解
- 第十六章 “民族”的构建
- 主要的“民族”历史观
- 历史观的结构特征:谁确定了民族的历史?
- 历史构建与现实社会因素
- 哪里是真正的“保安三庄”?
- 语言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 人们理解的“文化”
- 第十七章 仪式和庆典中的社会定义和自我表达
- 民间的仪式和庆典
- 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
-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仪式和庆典
- 重塑民族独特性:保安族的实践
- 认同与表达的困境
- 第五编 进一步的讨论
- 第十八章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
- 族群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
- 当下现实中的自我、群体、社会、国家
- 兄弟·民族
- 族群关系政治与族群归属
- 第十九章 族群归属的困境与民族的未来
- 群体关系中身份意识的悖论
- 对同化的担忧及矛盾处境
- 现代性的同一性:族群文化和心理困境的时代因素
- 人的位置:传统传承的介质与现实生活的实践者
- 个人·社会·国家
- 附录
- 附录5-1 访谈提纲
- 附录5-2 保安族访谈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 附录8-1 马世恭自传
- 附录10-1 甘肃省人民政府临夏区专员公署成立临夏县保安族自治乡报告——临夏区专员公署设置“保安自治乡”经过一九五二年五月
- 附录11-1 土改以后民族团结的趋向何在(节选)
- 附录17-1 保安族传统体育概况
- 附录17-2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二届保安族艺术节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 附录17-3 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保安族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致词
- 参考文献
- 2006版后记
- 2017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