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论述了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的核心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间,有其互相渗透性,历史思维更是深刻地浸润在儒家人文精神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其内在紧张性。这种互相渗透性与内在紧张性尤其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以及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universality)之间。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序论 儒家人文精神传统与中国史学
- 一、引言
- 二、儒家人文传统中的历史意识
- 三、中国历史思维中的儒家元素
- 第一部 中国历史思维的核心及其呈现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历史思想中的时间概念及其特质
- 一、引言
- 二、从“时间”萃取“超时间”
- 三、“超时间”在“时间”中展现
- 四、结论
- 第二章 中国历史写作中史论的作用及其理论问题
- 一、引言
- 二、传统中国历史写作中“事”与“理”之关系的演变
- 三、史论的作用(1):从“殊相”到“共相”
- 四、史论的作用(2):以“今”释“古”,“古”为“今”鉴
- 五、史论的作用(3):融贯“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
- 六、结论
- 第二部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的展开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儒家历史思维的方法及其运用
- 一、引言
- 二、儒家历史思维中的“时间”概念
- 三、儒家历史思维的方法:“比”与“兴”
- 四、古代儒家历史思维的运用
- 五、结论
- 第四章 儒家论述中的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
- 一、引言
- 二、儒家的历史叙述是证立普遍理则的手段
- 三、儒家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之间的紧张性:经典中的“道”与圣人
- 四、解经以求“道”的两种方法及其问题
- 五、结论
- 第五章 儒家历史叙述的特质:朱子历史叙述中的圣王典范
- 一、引言
- 二、宋儒历史叙述的几个面向
- 三、朱子历史叙述中潜藏的思想内涵
- 四、对“即史以求理”之质疑及其回应
- 五、结论
- 第六章 儒家历史解释的理论基础:朱子对中国历史的解释
- 一、引言
- 二、中国历史的分期:其政治及其文化
- 三、朱子历史解释的理论基础及其问题
- 四、朱子历史解释的现实用心
- 五、结论
- 第三部 中国历史思维的现代转化
- 第七章 钱穆史学中的“国史”观与儒家思想
- 一、引言
- 二、钱穆“国史”观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
- 三、钱穆“国史”观中的史学方法论
- 四、钱穆“国史”观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中的意义
- 五、钱穆史学中的儒家思想
- 六、结论
- 结论 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中的人文精神
- 附录一 中国历史思维的特征
- 附录二 全球化时代朱子“理一分殊”说的新意义与新挑战
- 志谢
- 引用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