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刘师培文学思想研究:理论内核、文化因素与现代价值

内容简介

本成果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文献解读和理论阐发入手,全面深入地对刘师培的文学思想内涵和文学研究方法进行本体梳理,然后以此为理论内核,由内而外、多维拓展刘师培文学思想的层层文化因素和语境影响,既纵向考察家学乡学、传统文论及桐城派理论的文化积淀背景,又横向比较西学融合、政治环境及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时代感染,同时深入理解其文学思想与同代学人的交互关系,最后由点及面,从文学史研究层面阐发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意义价值,展示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复杂性,以及对当下构建文化自信的启发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多样名号折射人生际遇
  • 第二节 等身著述造就学术奇才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刘师培论“文”
  • 第一节 “藻缋成章”的文学本质观
  • 第二节 “扫除陈言,归于雅驯”的文学语言观
  • 第三节 “文、言、志”三维一体的文学功能论
  • 第四节 “总论古今文体”的文体学理论
  • 附表 刘师培对各类文体的源流分析
  • 第二章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取法得宜,进益必速”的方法论
  • 第二节 “与外域文学竞长”的比较方法
  • 第三节 “试证西方社会学”的文艺社会学方法
  • 附表 刘师培对南北文学风格特征的论述
  • 第三章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传统积淀
  • 第一节 家学传承与扬州学派的潜移默化
  • 第二节 楚辞、《文选》与《文心雕龙》的文学滋养
  • 第三节 “桐城文章有宗派”的理论借鉴
  • 第四章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时代感染
  • 第一节 “西籍东来迹已陈”的西学融合
  • 第二节 “未应党祸虑东林”的政治影响
  • 第三节 刘师培与中国现代出版业
  • 附表 刘师培在相关刊物发表文章概览
  • 第五章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同代比较
  • 第一节 “交密”与“途分”
  • 第二节 “原戏”与“戏曲史”
  • 第三节 “文说”与“诗力说”
  • 第四节 “正名”与“陌生化”
  • 第六章 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意义价值
  • 第一节 “文”的美学意义
  • 第二节 文学观念的“五四”启迪
  • 第三节 中古文学史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四节 “发明国学、保存国粹”的文化自信
  • 附表 刘师培在《国粹学报》发表文章概览(1905—1911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