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朴永馨教授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朴永馨教授以高昂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辛勤耕耘在特殊教育这片热土上,对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个北师大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特殊教育领域赢得了崇高地位。他曾经主持或参与了多种基础教育课程或计划的制订工作,为建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言:本土化的特殊教育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年少时代(1936—1956年)
  • “汉族”的由来
  • 跳动的童年音符
  • 动荡的学习生活
  • 政治思想的成熟
  • 第二章 留苏岁月(1956—1961年)
  • 国内选拔
  • 留苏预备部
  • 浪漫邂逅
  • 结缘特教
  • 整装出发
  • 攻克语言关
  • 特教全才
  • 论文获奖
  • 恩师挚友
  • 课余点滴
  • 见到毛主席
  • 中途回国
  • 留苏影响
  • 学成归国
  • 第三章 基层耕耘(1961—1979年)
  • 分配工作
  • 全科教师
  • 补发工资
  • 执教“低能班”
  •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辗转调动
  • 第四章 风雨创业路(1980—1986年8月)
  • 迫在眉睫建专业
  • 招兵买马“仨和尚”
  • 首开特教选修课
  • 全国特校初调查
  • 因陋就简搞调研
  • 甘为特教苦奔忙
  • 促南京特师发展
  • 美国专家来送教
  • 接待外宾建联系
  • 走出国门促交流
  • 海峡两岸暨港澳共携手
  • 申请建特教专业
  • 第五章 十年磨一剑(1986年9月—1996年)
  • 特教“黄埔第一期”
  • 特教一百单八将
  • 培养方案初拟订
  • 教学方式重改革
  • “借鸡下蛋”解燃眉
  • 高校特教十精英
  • 世界各国淘资料
  • 特教杂志开先河
  • 特教辞典初问世
  • 特教经典广流传
  • 课程方案新出炉
  • 为特教建言献策
  • 首开国际特教会
  • 重返魂牵梦萦地
  • 中美合办卡特班
  • “希望之家”树典型
  • 学术思想始形成
  • 三因素补偿论
  • 共性和特殊性
  • 中度智力残疾教育
  • 退休时两大遗憾
  • 第六章 老骥伏枥(1997年至今)
  • 特教分会无到有
  • 特教专业新建设
  • 民办机构予支持
  • 学术交流博众长
  • 中俄特教再“建交”
  • 绵薄之力再奋蹄
  • 民族特教系心间
  • 呕心沥血著新作
  • 特教辞典重修订
  • 译本出版路艰难
  • 中国特色特教观
  • 特殊教育学校作用的发展
  • 融合与随班就读
  • 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 七十寄语述感言
  • 耄耋抒怀诗四首
  • 附录
  • 为特殊教育事业而奋斗的战友——朴永馨
  • 朴教授是一个传奇
  • 纳扎洛娃版《特殊教育学》中文版序言
  • 航标
  • 我是朴老师永远的学生
  • 朴永馨学术活动年谱
  • 朴永馨学术著作、论文等一览(部分)
  • 朴永馨代表性文章选编
  • 试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 三因素补偿论
  • 特殊教育的基本观点
  • 中度智力残疾教育的几个问题
  • 融合与随班就读
  • 体现人权的残疾人特殊教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同仁们,安利安利安利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