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结合社会分层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为电视新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建构主义表征理论来观照电视新闻中社会分层结构这一“中层”问题,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路径,从社会分层的新闻表征文本开始。渐次深入拓展至分层表征的话语实践及其社会实践。

在这一逐步深入的分析路径中,作者使用内容分析、符号解读、叙事分析和框架分析等研究方法,揭示了新闻报道如何复制、强化社会阶层的权力结构,从而实现社会阶层权力的符号再生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社会分层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阶级
  • 二、阶层
  • 三、阶级与阶层的异同
  •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观点
  • 一、马克思及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思想
  • 二、韦伯及新韦伯主义社会分层思想
  • 三、涂尔干及新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思想
  • 第三节 中国当代社会分层模式
  • 第二章 社会分层的新闻表征
  • 第一节 新闻表征理论
  • 一、表征及其理论取向
  • 二、建构主义与新闻表征
  •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媒介表征
  • 一、社会分层的电视表征
  • 二、客观社会分层、阶层新闻表征与主观社会阶层
  • 第三节 社会分层新闻表征的效应
  • 一、社会阶层表征的议程设置效应
  • 二、社会阶层表征的启动效应
  • 三、社会分层表征的涵化效应
  • 四、社会分层表征的文化吟咏功能
  • 第三章 敞开与遮蔽:社会分层新闻表征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分析对象选取
  • 一、媒体选择与主要研究策略
  • 二、日期抽样
  • 第二节 内容编码
  • 一、编码表的制订与编码规则
  • 二、编码信度检验
  • 第三节 电视新闻与社会现实中的阶层分布
  • 一、新闻中阶层分布基本状况
  • 二、与社会实际阶层分布比较
  • 第四章 身份与影像:社会分层新闻表征的符号和叙事分析
  • 第一节 社会阶层的新闻符号、叙事与身份认同
  • 一、符号理论与阶层表征
  • 二、叙事与阶层身份建构
  • 第二节 社会阶层新闻表征的符号解读
  • 一、视觉符号在不同社会阶层表征中的运用
  • 二、听觉符号在不同社会阶层表征中的运用
  • 第三节 社会阶层新闻形象的角色功能
  • 一、普罗普角色功能理论与阶层新闻角色划分
  • 二、社会阶层新闻角色解析
  • 第四节 阶层形象的原型与话语类型
  • 一、新闻形象的原型沉淀
  • 二、阶层的叙事话语类型
  • 第五章 基模与惯例:社会分层新闻表征的框架分析
  • 第一节 框架分析基本思路
  • 一、框架与媒介意识形态
  • 二、框架运作的特点及其影响
  • 第二节 阶层表征的框架识别
  • 一、“受惠”框架
  • 二、“见证幸福”框架
  • 三、娱乐框架
  • 四、“加冕”框架
  • 五、政治民主框架
  • 六、“发展—成就”框架
  • 七、“权威”框架
  • 八、“问题—秩序”框架
  • 第六章 阶层权力再生产:社会分层电视新闻表征透视
  • 第一节 电视新闻中的阶层权力解读
  • 一、谁的声音
  • 二、谁的权力
  • 第二节 后台:社会分层新闻表征的主要制约因素
  • 一、传播价值观的影响
  • 二、电视新闻生产场域控制
  • 三、传播者阶层在阶层表征中的自反性
  • 第七章 社会阶层影像的生态建构
  • 第一节 拟态环境下的分层表征
  • 一、作为拟态环境的电视新闻分层表征
  • 二、阶层新闻形象的刻板化及其影响
  • 三、反抗式解读的可能性
  • 第二节 社会分层新闻影像的生态建构
  • 一、电视新闻传播的仪式性与阶层差异的弥合
  • 二、基于受众阶层的节目分化
  • 第三节 电视新闻素养与阶层表征
  • 结语
  • 重要人名、术语汉英对照表
  • 附录一 日期抽样结果
  • 附录二 内容分析编码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