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八位海外汉学名家齐聚一堂,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古代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八位著名汉学家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的细致分析,研究内容囊括了野战与围城、外征与内讨、御侮与平乱,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汉、唐、宋、明各代,通过城濮之战、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阳围城、鄱阳之战、土木之变、剿平倭寇等经典战例,呈现出经常被忽视的古代中国的军事风格和军事传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 文与武:军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 官僚政治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好战倾向?
  • 内亚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 本书战例研究介绍
  • 中国的战争之道
  • 先秦战争的模式与诸阶段
  • 战前准备
  • 兵戎相见:战争行为
  • 战后
  • 城濮之战
  • 井陉之战
  • 结论
  • 汉武帝的征伐
  • 汉武帝征伐概述
  • 汉帝国的国力及其局限
  • 汉朝战略的基本要素
  • 战役指挥
  • 征伐的结果
  • 藩镇抗拒朝廷:淮西之役(815—817)
  • 中晚唐的割据藩镇——淮西
  • 战争的准备
  • 第一阶段,815—816年
  • 第二阶段,817年
  • 对淮西防御性质的假设
  • 中世纪中国的城市攻防战
  • 守城的准备
  • 武器与战术
  • 13—14世纪的三次围城战
  • 结论
  • 1363年鄱阳之战:明朝开基的内陆水战
  • 争夺中的战略要素
  • 腹背受敌的朱氏政权(1360—1362)
  • 浙江的叛乱(6—8月)
  • 朱军溯江而上(8月15—25日)
  • 陈友谅南昌撤围(8月28日)
  • 鄱阳湖水战(8月30日—9月2日)
  • 大战落幕与陈友谅之死(9月2日—10月3日)
  • 1449年土木之变
  • 蒙古的兴起
  • 宦官制度与1449年的战役
  • 土木之变日录
  • 蒙古人错失良机
  • 明朝人未能吸取教训
  • 胡宗宪平徐海,1556年
  • 军事问题的性质
  • 胡宗宪的难题与策略
  • 1556年胡宗宪和徐海的较量
  • 结论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0年后 依然很精彩

    花点时间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诞生背景: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到 1953 年 7 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止。在这段期间,因为美军的受挫,在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个从古老国度中诞生的新兴势力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多地的学者为中国军事史的研究呼声开始频繁出现,然而总体而言,这门学问在当时仍然乏人问津。直至 1963 年,社会科学研究所在哈佛大学召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索性会议。会上,罗荣邦教授应邀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军事的导论性文献综述。接著在 1965 年召开了关于明代政府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主办、贺凯(Charles O. Hucker)先生出面组织。因 1964 年中国的第 1 颗原子弹引爆成功的刺激下,与会者强烈建议尽快召开关于中国军事史的研讨会。随后,芮沃寿(Arthur F. Wright)任主席的美国学术团体协会中国文明研究委员会,邀请小弗兰克・A. 基尔曼(Frank A. KiermanJr)出面,并在贺凯和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两位先生的协助下,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只是支援力度有限,组织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然而在不久后的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的第 1 颗氢弹引爆成功,极大的震撼了美国朝野。当时美国社会各界对新中国的研究热情开始迅速升温。1969 年 8 月 24 日至 29 日,在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和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会议在戴德姆(Dedham)麻省理工学院的恩迪考特中心(Endicott House)召开。会议为期一周,内容不单单围绕着本书中收录的文章的早期版本,还有其他的口头或书面报告。在费正清与小弗兰克的汇总整理下,本书的英文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在 1974 年出版。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海外汉学研究中军事战争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虽然距今已有将近半个世纪,但书中讨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值得被继续关注。“文主武从” 的观念在汉代萌芽,至宋代发展完备,成为古代中国军事传统的特征。可能是潜移默化中受此影响,当代人对军事史的研究热情也远不如对文官科层制度。八位蜚声国际的汉学家围绕着野战与围城、外征与内讨、御侮与平乱等问题,挖掘了从先秦到明代的七个战争片段,包括城濮之战与井陉之战、汉武帝与匈奴的拉锯、唐代淮西藩镇与朝廷的对抗、宋元时期的围城战、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明代土木堡之变、胡宗宪灵活运用权谋以剿寇,说明战争不是单纯的武力对抗,更需要政治军事智慧和社会组织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探讨了古代中国的军事传统和军事风格。书名中的 “战争之道”,说明了这不是一本战争史,讨论的核心不仅在于战争本身,而是更多地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文化的视角引入军事研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不是严谨的军事著作,选取的战例也不是最经典的。但从战例子引申出来的古代文化和经济含义能让人深思。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还楚国的恩情,后考虑战争的结果。古人守城,要考虑防止奸细,守城士兵粪便也是武器,要集中手机。家具要堆满大街,周围的野狗也要屠杀,防止偷袭时乱叫。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