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提供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引领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
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内容聚焦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及未来的人口结构具备的宏观经济含义;从人口延伸开,
第三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区别及相互联系,为理清长期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和短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随后,作者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问题,为调整长期发展方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货币发行信用、通胀难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探讨体现了本书着手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意图,并由此阐发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思考;
由此,作者介绍了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以及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问题及特色,提出了“中国新平衡-转型的政策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 (一)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 (二)需求和供给
- (三)长期和短期
- (四)两大主流学派的盛衰
- (五)金融危机前的主流分析框架
- (六)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 第二章 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
- (一)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 (二)人多人少的争议
- (三)放松计划生育的影响
- (四)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
- (五)人口结构和通货膨胀
- (六)人口结构和资产价格
- (七)前车之鉴
- 第三章 增长的长周期和短周期
- (一)过去30年3次增长上升期
- (二)长周期放缓已经开始
- (三)改革决定未来增长趋势
- (四)短周期波动:中国版“大缓和”
- (五)案例分析:2013温和反弹
- (六)供给与需求的双面性
- 第四章 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
- (一)结构失衡的表象:消费弱
- (二)失衡的症结:收入差距扩大
- (三)人口结构是基本因素
- (四)企业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 (五)政府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 (六)居民部门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 (七)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 (八)“中国消费”的宏观涵义
- 第五章 货币信用周期
- (一)房地产交易吸收了“超发”货币?
- (二)准确理解货币的储值功能
- (三)货币是如何创造的?
- (四)上半场的繁荣
- (五)信用扩张的暗影
- (六)下半场的挑战
- 第六章 通胀谜思
- (一)通胀短周期:总需求波动
- (二)货币“超发”的影响:先通胀,后通缩
- (三)劳动力短缺推升通胀吗?
- (四)食品价格的特殊性
- (五)过剩型经济难以逆转
- (六)政策的通胀容忍度难以上升
- 第七章 房地产泡沫
- (一)泡沫的争议
- (二)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
- (三)泡沫的宏观驱动因素
- (四)高房价的长期危害性
- (五)房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六)房价下跌会带来金融危机吗?
- 第八章 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
- (一)不平衡的体现
- (二)汇率的三个形式
- (三)准确理解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关系
- (四)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之辩
- (五)外汇资产的再平衡之路
- (六)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灵活性
- (七)再平衡的影响
- 第九章 城镇化新机遇与新挑战
- (一)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 (二)旧模式难以持续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下降
- (四)新型城镇化需要多方面改革
- (五)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
- 第十章 “新中间路线”—转型的政策路径
- (一)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二)公平和效率
- (三)政府与市场
- (四)上一代与下一代
- (五)金融与实体
- (六)供给与需求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