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校勘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北京大学倪其心教授著。

内容简介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说明了校勘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至第七章论述了校勘和校勘学的历史、校勘学的基本理论、校勘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尤其第三章关于古籍的基本构成,发前人所未发,独辟蹊径,从理论和例证两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典籍复杂的成因。关于古籍“重叠构成”的看法,颇得顾颉刚“古史层累说”之意。后一章则辨析了辑佚、辨伪与校勘学的关系。

历代学者通过大量古籍校勘和有关笔记著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校勘经验,后代也有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出现,如《校勘学释例》《校雠广义-校勘编》等,但二者多例证,少理论总结。本书则是在博采众书之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提炼,在根本原则、各类通例和校勘方法上都做了理论性的总结,内容详实全面,可谓“校勘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校勘學研究古籍的校勘
  • 第一節 校勘學研究古籍的校勘
  • 第二節 校勘不是校對
  • 第三節 校勘與校讎的區别
  • 第四節 校勘與校勘學的關係
  • 第二章 校勘的歷史發展和校勘學的形成建立
  • 第一節 校勘的發展是校勘學建立的基礎
  • 第二節 先秦有關校勘的記載
  • 第三節 西漢劉向開創校勘規程
  • 第四節 漢末鄭玄的校勘業績
  • 第五節 魏晉校勘的特點
  • 第六節 南北朝校勘趨向獨立
  • 第七節 唐代不重校勘的傾向
  • 第八節 宋代校勘向理論發展的趨勢
  • 第九節 元、明的校勘
  • 第十節 清代校勘學的形成
  • 第十一節 近代校勘學的建立
  • 第三章 古籍的基本構成和校勘的根本原則
  • 第一節 古籍的基本構成
  • 第二節 經典古籍的複雜重疊構成
  • 第三節 一般古籍的簡單重疊構成
  • 第四節 校勘的根本任務是存真復原
  • 第五節 忽視基本構成的偏向
  • 第六節 古籍構成的層次辨析
  • 第四章 校勘的一般方法和考證的科學依據
  • 第一節 校勘的一般方法
  • 第二節 陳垣的四種校勘方法
  • 第三節 校勘的考證必須有科學的依據
  • 第四節 校勘考證的理論依據
  • 第五節 校勘考證的材料依據
  • 第五章 致誤原因的分析和校勘通例的歸納
  • 第一節 分析致誤原因、歸納各類通例是校勘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二節 疑誤和異文
  • 第三節 誤字通例
  • 第四節 脱文通例
  • 第五節 衍文通例
  • 第六節 倒文通例
  • 第七節 錯簡通例
  • 第六章 校勘實踐的具體方法步驟
  • 第一節 具體校勘前的準備工作
  • 第二節 了解基本構成和流傳情況
  • 第三節 了解基本内容和結構體例
  • 第四節 了解基本文體和語言特點
  • 第五節 搜集他書資料,汲取前人成果
  • 第六節 對校各本,列出異文,發現疑誤
  • 第七節 分析異文,解決疑誤,審定正誤
  • 第七章 出校的原則和校記的要求
  • 第一節 系統、扼要、準確地表達校勘成果
  • 第二節 出校的原則
  • 第三節 校記的要求
  • 第四節 改字的處理
  • 第五節 叙例的撰寫
  • 第八章 輯佚、辨僞與校勘
  • 第一節 輯佚、辨僞與校勘的關係
  • 第二節 輯佚與校勘
  • 第三節 辨僞與校勘
  • 後記
  • “不校校之”與“有所不改”
  • 傳承與拓進
  • 關於目録、目録學與古籍整理
  • 序(第二版)
  • 日文版前言(摘譯)
  • 《校勘學大綱》感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