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7千字
字数
2016-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文化智慧谋略精髓,《谋略镜鉴》助力干部国学。
内容简介
崇尚智慧和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任何一个朝代,都离不开智士谋臣的运筹帷幄。历代先哲在经济上,崇尚以智慧谋略济世安民;在政治上,崇尚以智慧谋略治国安邦;在军事上,崇尚以智慧谋略出奇制胜;在外交上,崇尚以智慧谋略纵横捭阖。《谋略镜鉴》从中选择精华,为读者展示中国古代智者智慧圆满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方略,为党员干部国学应用提供智慧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 序言
- 第一篇 治国安邦
- 一、顺道而守常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道”与“道家”“道教”
- 【国学故事】逆道亡国,守常复国
- 【现实启悟】治大国若烹小鲜
- 二、得民为治国之本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贾谊与民本思想
- 【国学故事】以德兼人,治国之本
- 【现实启悟】以百姓之心为心
- 三、无为而无不为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孔子与“无为而治”思想
- 【国学故事】父子相继,无为而治
-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学会“为无为”
- 四、德法治国,宽猛相济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董仲舒与“阳德阴刑”
- 【国学故事】治之经,礼与刑
- 【现实启悟】宽猛相济,德法兼治
- 五、明主治吏不治民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韩非子与“法不阿贵”思想
- 【国学故事】从严治吏,教化安民
- 【现实启悟】治国先治吏
- 第二篇 富民兴邦
- 一、正本而强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礼义廉耻”——古代治国的四大纲纪
- 【国学故事】举大事,必从其本
- 【现实启悟】国富才能民安
- 二、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盐铁论》
- 【国学故事】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 【现实启悟】尊重劳动,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 三、制其有余而调其不足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司马迁的崇富论
- 【国学故事】“入粟拜爵”,调剂余缺
- 【现实启悟】理财之道在于善积与节费
- 四、量入而为出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节用论如何提倡节制消费
- 【国学故事】皇帝登基,力倡节俭
- 【现实启悟】合理把握收支平衡
- 五、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孟子的经济观点——恒产论
- 【国学故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现实启悟】懂得取舍
- 第三篇 纵横捭阖
- 一、近者悦而远者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仁”,儒家学说的核心
- 【国学故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现实启悟】“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与“新型大国关系”
- 二、结之以仁信,示之以武威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儒家思想中“礼”的观念
- 【国学故事】文治武备,以图万全
- 【现实启悟】硬实力基础上的软实力外交
- 三、不为天下先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 【国学故事】柔术治国,无为无不为
- 【现实启悟】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 四、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合纵之父”苏秦及《苏子》三十一篇
- 【国学故事】纵横相较,进退自如
- 【现实启悟】伙伴关系遍天下
- 五、兼相爱,交相利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国学常识】《墨子》——墨家思想的总汇
- 【国学故事】慈爱百姓,厚施德惠
- 【现实启悟】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四篇 运筹帷幄
-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中国兵书知多少
- 【国学故事】引而不发,威慑取利
- 【现实启悟】不战而胜,合作共赢
-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
- 【国学故事】知己知彼,李光弼轻取敌方大将
- 【现实启悟】知己知彼,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 三、无所不用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姜太公与《六韬》
- 【国学故事】巧施反间计,智杀敌方大将
- 【现实启悟】“无所不用间”的双重启悟
- 四、兵无常势,奇正相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五花八门”与“十八般兵器”
- 【国学故事】韩信背水一战,出奇制胜
- 【现实启悟】为官要把握时势,勇于创新
- 五、避实而击虚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神秘的河图和洛书
- 【国学故事】用兵智慧尽在虚实之间
- 【现实启悟】发挥优势,攻心为上
- 第五篇 管治之道
- 一、治道贵得其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 【国学故事】宽猛相济,贵在得中
- 【现实启悟】致中和,万物育焉
- 二、权之所在,利之所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义利”观念
- 【国学故事】因地制宜,利国利民
- 【现实启悟】为官旨在利民
- 三、有治人即有治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法家的“法、术、势”
- 【国学故事】有治人即有治法
- 【现实启悟】为政在人与依法治国
- 四、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中国文化中的“和”
- 【国学故事】内部瓦解,不攻自破
- 【现实启悟】团结一致,共襄盛举
- 五、赏罚二柄,治之大纲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量才授官
- 【国学故事】国家纲纪,唯赏与罚
- 【现实启悟】赏善罚恶,理之所然
- 第六篇 应急权变
- 一、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挺经》
- 【国学故事】伍子胥待时而动为父报仇
- 【现实启悟】“以时为正”的重要启示
- 二、因势以利导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连横之父”——张仪
- 【国学故事】因势利导,顺势劝谏
- 【现实启悟】为官宜掌控时势,开创局面
- 三、观其变而待其势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周易》的奥秘
- 【国学故事】变换策略,管仲以计降楚国
- 【现实启悟】唯变所适,万变不离其宗
- 四、避其锐而解其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邹衍的阴阳学说与五行相生相克
- 【国学故事】避其锋芒,忍辱躲祸
- 【现实启悟】为官应诚心待民
- 五、谋宜深而胆宜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孟子》的浩然之气
- 【国学故事】一身虎胆的英雄统帅——霍去病
- 【现实启悟】为官当一身正气
- 第七篇 用人识鉴
- 一、听其言而察其行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御史台——中国古代最高的监察机关
- 【国学故事】管仲的建议和对君主的监督
- 【现实启悟】察言观行,识鉴人才
- 二、施之以德,示之以恩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内圣外王”是一种什么思想
- 【国学故事】兴举德政,外宽内明
- 【现实启悟】习近平的“人才经”
- 三、取大节而宥小过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气节”是怎样的一种道德操守
- 【国学故事】君取大节,将士用命
- 【现实启悟】不可宥的小过
- 四、赏以兴德,罚以禁奸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古代王朝如何为功臣皇族封爵
- 【国学故事】刘秀赏罚分明待功臣
- 【现实启悟】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五、用其所欲,行其所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庄子》中“行其所能”的思想
- 【国学故事】用其所长,行其所能
- 【现实启悟】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 第八篇 为人处世
- 一、谨其言而慎其行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慎独”是怎样的一种修身方法
- 【国学故事】讷于言而敏于行
- 【现实启悟】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
- 二、韬其光而养其晦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韬光养晦”及其误解
- 【国学故事】韬光养晦,帝业终有
- 【现实启悟】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 三、贤者知行知止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魏徵是如何谏诤的
- 【国学故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现实启悟】知行知止惟贤者
- 四、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恢复汉室政权的光武帝
- 【国学故事】深入虎穴,可为可成
- 【现实启悟】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 五、夫惟不争故无尤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陶渊明与“武陵梦”
- 【国学故事】不争无尤,靖节余生
-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学习水的智慧
- 第九篇 智察筹谋
- 一、唯善察者能见微知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春秋笔法”与《春秋》大义
- 【国学故事】一双筷子透露玄机
- 【现实启悟】为官要善于体察民情
- 二、所图者远,所谋者深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鬼谷子的身世之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国学故事】兵行诡道,谋略制胜
- 【现实启悟】为官当高瞻远瞩
- 三、察人性而顺人情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广大精深的《礼记》与“礼尚往来”
- 【国学故事】身先士卒方能鼓舞士气
- 【现实启悟】为官当事理通达
- 四、察其由,辨其伪,去其隙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国学常识】《吴子》体现了吴起的哪些主张
- 【国学故事】卫青明辨真伪,宽恕部将聚军心
- 【现实启悟】内部团结重如山
- 五、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兵法双璧之《三十六计》
- 【国学故事】毕再遇“悬羊击鼓”,蒙蔽金军
- 【现实启悟】为官要时刻保持清醒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