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完整而生动地呈现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改革政策及实践努力。

内容简介

本书在检索和整合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以互助、合作与经济变革之关系为视角,以山西吕梁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兴县所开展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

本书认为: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县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是与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一脉相承的,其间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二,随着互助合作组织形式的日益完善和升级,兴县农业互助合作生产方式逐渐具有集体性特质;第三,收获物分配是兴县农民参与互助合作组织的主要动力;第四,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兴县农村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

以解剖典型个案的形式,作者探析了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组合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进一步深化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学术史综述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 运用的资料
  • 第一章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进路(1940~1949)
  • 第一节 农村旧有的各种劳动互助形式
  • 一 变工
  • 二 扎工
  • 三 兑地
  • 四 旧有的各种劳动互助形式的综合观察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
  • 一 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背景
  • 二 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
  • 三 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组织形式
  • 四 兴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中的耕作次序
  • 五 兴县旧有劳动互助的变化
  • 六 兴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解放区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
  • 小结
  • 第二章 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进路(1949~1956)
  • 第一节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合作组织
  • 一 怎样组织起来
  • 二 互助组的规模与类型
  • 第二节 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组织
  • 一 初级社的含义与性质
  • 二 初级社的试办与巩固
  • 三 初级社的规模与类型
  • 四 初级社的发展与整顿
  • 第三节 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组织
  • 一 初级社转高级社概况
  • 二 初级社转高级社的政策
  • 小结
  • 第三章兴县农业合作化时期生产责任制的演进
  • 第一节 互助组:从临时喊工到统一排工
  • 第二节 初级社:从临时包工到常年包工
  • 一 生产计划的制订
  • 二 劳动力的组织
  • 三 包工制的推行
  • 第三节 高级社:从“三定”包工制到劳动定额管理
  • 一 田间劳动定额管理
  • 二 畜牧劳动定额管理
  • 小结
  • 第四章兴县农业合作化时期收益分配制度的变革
  • 第一节 互助组的收益分配方式
  • 一 评工记分的具体方式
  • 二 评工记分的具体问题
  • 第二节 初级社的收益分配制度
  • 一 工分评定方法
  • 二 收益分配工作
  • 第三节 高级社的收益分配制度
  • 一 土地报酬取消
  • 二 计量工分方式
  • 三 财务管理制度
  • 小结
  • 第五章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 第一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家庭经营方式变迁
  • 一 危机与应对:农业互助合作行为的发生
  • 二 利用与改造: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 三 变与不变: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赓续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农村妇女分工变化
  • 一 走出家庭:农村妇女分工的第一步
  • 二 追求平等:农村妇女分工的质变
  • 三 走向社会:农村妇女分工的社会化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馆藏档案
  • 二 资料汇编
  • 三 著作
  • 四 期刊论文
  • 五 学位论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