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价值
  • 三、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四、 研究对象
  • 五、 基本框架
  • 六、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域外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一、 普通法系司法审查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一)美国司法审查模式的历史演变
  • (二)英国司法审查模式的历史演变
  • 二、 大陆法系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一)法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
  • (二)德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三)日本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三、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的发展趋势
  • (一)普通法系:从主观公权利救济模式走向混合模式
  • (二)大陆法系:从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走向混合模式
  • 第二章 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之定位
  • 一、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之价值及其核心概念
  • (一)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之价值
  • (二)主观公权利与客观法秩序两个概念的引入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理想类型及其诉讼构造特点
  • (一)两种不同理想类型模式的内涵
  • (二)两种不同理想类型的诉讼构造特点
  • 三、 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之定位
  • (一)客观法秩序维护功能模式的宪法学基础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功能模式的行政诉讼法学基础
  • 四、 我国行政诉讼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之理论价值
  • 第三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受案范围
  • 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之评述
  •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立法现状
  •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立法评述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受案范围的逻辑
  • (一)主观公权利保护路径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逻辑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逻辑
  • 三、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制度构建
  • (一)立法明确双层结构的受案范围标准
  • (二)客观法秩序模式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原告资格
  • 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原告资格之评述
  • (一)新修改后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 (二)修改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评述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原告资格的逻辑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模式下原告资格的逻辑
  • (二)客观法秩序模式下原告资格的逻辑
  • 三、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原告资格的制度建构
  • (一)主观诉讼:立法明确原告资格三层结构标准
  • (二)客观诉讼:立法明确基于公共利益的无利害关系标准
  • (三)司法实践: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发展原告资格标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举证规则
  • 一、 行政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及其评述
  • (一)行政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分配
  • (二)行政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分配评述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举证责任分配的逻辑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逻辑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逻辑
  • 三、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举证规则逻辑的制度构想
  • (一)类型化:我国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逻辑性要求
  • (二)精细化:我国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科学性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诉讼模式
  • 一、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诉讼模式及其评述
  • (一)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模式现状
  •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诉讼模式之评述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诉讼模式逻辑分析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诉讼模式的逻辑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诉讼模式的逻辑
  • 三、 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诉讼模式的定位
  • (一)行政诉讼模式的两种理论类型
  • (二)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诉讼模式的定位
  • (三)我国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诉讼模式的制度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诉讼类型
  • 一、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诉讼类型之构造分析
  • (一)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构造之判断标准
  • (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构造之层次性
  • 二、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的诉讼类型之逻辑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行政诉讼类型的逻辑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行政诉讼类型的逻辑
  • 三、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诉讼类型的构建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诉讼类型的构建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诉讼类型的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判决体系
  • 一、 行政诉讼法下的行政判决体系及其评述
  • (一)行政诉讼法中行政判决体系的修改
  • (二)行政诉讼法下的行政判决体系评述
  • 二、 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行政判决体系的逻辑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行政判决体系构成
  • (二)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行政判决体系的逻辑
  • 三、 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行政判决体系的逻辑
  • (一)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的行政判决体系构成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行政判决体系的逻辑
  • 四、 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下行政判决体系的完善
  •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增设禁止判决
  •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增设补正判决
  • (三)我国行政诉讼设立补正判决的初步构想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