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的论文集,主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交叉视角,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四个方面:

1)在科学与技术方面,介绍传统科技以及与研究社会发展历史相关的科技成果,如考古信息化、传统医学、古建复原技术等;

2)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重点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中国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发展关系、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等;

3)在发展理念与社会进步方面,分析发展理念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如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中国新一轮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挑战与政策需求等;

4)在中日比较研究方面,重点阐述日本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经验,如日本从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与中国的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等。

通过学习本书,不仅使读者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最新成果,同时理解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读者懂得如何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交叉领域的研究。

另外,本书重要特色之一是通过结合具体科技问题、实际社会问题以及国外经验,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加实际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本书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启发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作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一、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不足
  • 二、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三、关于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 第一篇 科学与技术
  • 考古信息化探索与研究
  • 一、综述
  • 二、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三、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验证
  • 四、总结
  • 江户时期的日本解剖学译著与中国传统医学
  • 一、引言
  • 二、《解体新书》与中国传统医学
  • 三、《重订解体新书》与中国医学典籍
  • 四、《医范提纲》的译语与中国传统医学之联系
  • 五、讨论
  • 中国安阳洹北商城宫殿区两处商代古建筑的复原研究
  • 一、洹北商城一号基址复原
  • 二、洹北商城宫殿区二号基址复原
  • 三、余论
  • 古器物的制作技术:非文本文献的知识构建——以殷墟青铜鼎制作为例
  • 一、商代的文本文献
  • 二、安阳殷墟的青铜工艺技术
  • 三、商代文本很少涉及青铜技术
  • 四、非文本文献构建殷墟青铜技术
  • 五、安阳殷墟的铸铜遗址
  • 六、安阳殷墟出土青铜圆鼎所包含的青铜工艺
  • 七、安阳殷墟出土青铜方鼎包含的青铜工艺
  • 八、余论:文本与非文本
  • 关于考古数据空间特征描述研究
  • 一、基于e-Arch的考古数据管理
  • 二、基于e-Arch的空间特征研究
  • 三、总结与展望
  • 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体系
  • 一、中国铸铁之前的铁
  • 二、铸铁的发明和韧性铸铁
  • 三、基于铸铁的制钢术
  • 结语
  • 第二篇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 江南造船厂:从近代企业到现代企业的演变
  • 导论
  • 一、江南制造总局:中国封建衙门式的官办军工厂
  • 二、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向商业化经营转变的尝试
  • 三、江南造船厂: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大企业
  • 四、改革开放中江南造船厂全面推进体制整顿
  • 五、江南造船(集团):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 结语
  • 1949—1978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发展关系研究
  • 一、20世纪50年代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技术引进
  • 二、“文革”时期的从西方国家的技术引进
  • 三、改革开放前夕的大规模技术引进
  • 四、技术引进的作用和历史经验
  • 1979—1991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
  • 一、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化
  • 二、技术引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扩散
  • 三、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
  • 结语
  • 由索尼案例看传统与现代因素关系处理对转型期企业成长的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转型与索尼案例研究的意义
  • 二、经济转型,创新的能力与市场理解力的博弈
  • 三、经济转型,国际化中的人本主义文化与“绩效主义”的比较
  • 四、就传统与现代因素关系处理对转型期企业成长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 论中国技术进步的跨越式发展——以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为个案的考察
  • 一、全面学习苏联,追求跨越式发展(1949—1957)
  • 二、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技术进步(1958—1976)
  • 三、改革和开放推进的技术进步(1977—1997)
  • 四、1997年以后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 五、几点思考
  • 第三篇 发展理念与社会进步
  • 初始制度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
  • 一、“李约瑟问题”
  • 二、其他人对“李约瑟问题”所做的解释
  • 三、基本命题
  • 从日本问屋制度看工业化路径的转变
  • 一、研究综述
  • 二、问屋制度
  • 三、机器工业的发展
  • 四、结论
  • 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与保护“绿水青山”
  • 引言
  • 一、迈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
  • 二、“绿水青山”的经济学内涵
  • 三、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绿水青山
  • 日本传统社会下组织、交易治理机制的演进与市场发展
  • 一、制度分析的进展——从正式制度到非正式制度
  • 二、作为经营共同体的“家族”组织
  • 三、产权保护、互助合作、灌溉治理与“村落”
  • 四、作为俱乐部的家元组织
  • 五、作为多边声誉机制的“问屋”
  • 六、结论
  • 中国新一轮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挑战与政策需求
  • 引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
  •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资源环境挑战
  • 二、中国城镇化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
  • 三、破解中国城镇化资源环境约束的路径
  • 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选择
  • 论近现代日本基本国策的历史演变——产业立国、贸易立国、技术立国三部曲
  • 一、“产业立国”经济发展战略
  • 二、“贸易立国”经济发展战略
  • 三、“技术立国”经济发展战略
  • 第四篇 中日比较研究
  • 日本从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与中国的比较
  • 一、前言
  • 二、日本商品流通体系的发达和完备对日本早期工业化的影响
  • 三、农民的剩余产品价值是由传统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动力和条件
  • 四、结束语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 一、日中两国技术引进的不同历史背景
  • 二、日、中两国技术引进的不同历史进程
  • “二战”后日本的贸易结构转型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前言
  • 一、“二战”后日本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
  • 二、影响日本贸易结构变迁的因素分析
  •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