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5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战略科学家王大珩的爱国奋斗故事。
内容简介
从建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到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激光器,从建议设立“863”计划项目到参与创建中国工程院。通过他波澜壮阔、爱国奉献、成就卓著的一生,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放眼全球、前瞻未来的胆识谋略,激励和感召后人以先生为榜样,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本书通过王大珩的鲜明事迹,有力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斯人已逝,光芒长存,他的爱国情怀和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本书属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 总序一
 - 总序二
 - 总序三
 - 序
 - 导言
 - 第一章 膺东报国
 - 吴县王大元米行
 - 父亲留学“老第一”
 - 多有成就的学者
 - 《中国古历通解》之憾
 - 第二章 灵气少年
 - 童年与家庭的熏陶
 - 在孔德、汇文读书
 - 在青岛礼贤中学
 - 第三章 自强不息清华人
 - 慕名选择清华物理系
 - 难忘恩师
 - 同窗挚友
 - “一二·九”的积极分子
 - 在兵工署的短暂时光
 - 第四章 考庚款、赴英伦
 - 帝国理工学院的光学研究生
 - 融入英伦新生活
 - 崭露头角的一篇光学论文
 - 卓有收获的光学玻璃研究
 - 第五章 祖国在心中
 - 放弃在读博士学位 做光学玻璃实验师
 - 眷注国家前途
 - 共同的约定
 - 第六章 投奔解放区
 - 回国后的辗转经历
 - 创办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
 - 为办学倾注心血
 - 喜结终身好伴侣
 - 第七章 光学摇篮安家长春
 - 筹建北京仪器馆
 - 招兵买马 艰苦创业
 - 第一埚光学玻璃的诞生
 - 仪器研制纳入国家规划
 - 第八章 光学基地已具规模
 - 1957年的变化
 - “八大件、一个汤”
 - 放眼学科布局 研制军用光学仪器
 - 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 创办长春光机学院
 - 第九章 国防光学创新篇
 - 研制高速摄影机
 - 一竿子插到底的“150-1 工程”
 - “远望号”上的光学设备
 - 第十章 布局光学新发展
 - 给卫星安上“慧眼”
 - 打造“人工小太阳”
 - 孵出了一窝“机”
 - 第十一章 挫折与转折
 - 风雨满楼
 - 接受水晶棺研制任务
 - 在激情中迎接春天
 - 光荣入党
 - 第十二章 沉甸甸的责任
 - 促发展计量科学
 - 建议发展仪器仪表科学
 - 蒋筑英和彩色电视
 - 与光学学会的情缘
 - 光学迈向新世纪
 - 第十三章 战略科学家的成长经历
 - 从专门委员到首批学部委员
 - 荣誉与责任
 - 在技术科学部主任岗位上
 - 科技战略发展的尽责人
 - 第十四章 为“863”计划“点火”再点拨
 - 不能被落下
 - 用心之处
 - 欣慰与冀望
 - 点拨重点领域的发展
 - 第十五章 又一历史性的功勋
 - 作用在关节处
 - 在筹建中
 - 关注建院后
 - 第十六章 要搞“大飞机”
 - 紧迫感在心
 - 以我为主,迎难而上
 - 让国产大飞机翱翔于蓝天
 - 第十七章 岁月峥嵘
 - 为光学出人才
 - 科技人永远是年轻
 - 余音袅袅
 - 结语 科学精神长存
 - 附录一 王大珩年表
 - 附录二 王大珩主要论著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