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9千字
字数
201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
内容简介
竹内实的《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本书所选《毛泽东》一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简介
- 自序
- 上篇 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
- ★第一章 序论
- 1.诗人毛泽东的出现
- 2.“诗”与“词”
- ★第二章 长沙时代的毛泽东
- 1.长沙
- 2.师,友,《心之力》
- 3.早期的社会活动
- 4.在中共创立时期
- 5.沁园春(第1首)
- ★第三章 从长沙到武汉
- 1.从长沙到武汉
- 2.黄鹤楼
- 3.菩萨蛮(第2首)
- ★第四章 创建农村根据地
- 1.井冈山
- 2.从武汉到井冈山
- 3.黄洋界上的战斗
- 4.西江月(第3首)
- ★第五章 以瑞金为中心
- 1.打圈战
- 2.清平乐(第4首)
- 3.采桑子(第5首)
- 4.革命的低潮与高潮
- 5.如梦令(第6首)
- 6.减字木兰花(第7首)
- 7.在“李立三路线”的领导下
- 8.蝶恋花(第8首)
- 9.“围剿”与反“围剿”
- 10.渔家傲(第9首)
- 11.渔家傲(第10首)
- 12.被“左”倾分子排挤
- 13.菩萨蛮(第11首)
- 14.清平乐(第12首)
- ★第六章 长征
- 1.二万五千华里之行
- 2.遵义会议——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 3.娄山关战斗
- 4.忆秦娥(第13首)
- 5.十六字令三首(第14、15、16首)
- 6.长征路上
- 7.七律(第17首)
- 8.念奴娇(第18首)
- 9.清平乐(第19首)
- 10.北国风光
- 11.沁园春(第20首)
- ★第七章 在延安
- 1.红军会师在延安
- 2.提高素质的运动
- 3.对原子弹的评价
- ★第八章 建设新中国
- 1.内战时期
- 2.七律(第21首)
- 3.七律(第22首)
- 4.新疆与弟弟毛泽民
- 5.浣溪沙(第23首)
- 6.换了人间
- 7.浪淘沙(第24首)
- 8.水调歌头(第25首)
- 9.政策转变与毛泽东的哲学
- 10.蝶恋花(第26首)
- 11.七律二首(第27、28首)
- ★第九章 内外危机
- 1.庐山会议
- 2.七律(第29首)
- 3.七律(第30首)
- 4.最严峻的时期
- 5.七绝(第31首)
- 6.七律(第32首)
- 7.七绝(第33首)
- 8.七律(第34首)
- 9.卜算子(第35首)
- 10.七律(第36首)
- ★第十章 中苏对立
- 1.批判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 2.论战的各篇文章
- 3.对立点之一——核战争
- 4.对立点之二——民族解放运动
- 5.展望未来
- 6.满江红(第37首)
- ★后记
- 中篇 毛泽东
- ★序 天安门上的毛泽东
- 1.登天安门城楼
- 2.天安门上的诏书
- 3.“个人崇拜是必要的”
- ★第一章 毛泽东的基点
- 1.毛泽东的出生地
- 2.宗族统治
- ★第二章 湖南的学风
- 1.与杨昌济结识
- 2.曾国藩、杨昌济、毛泽东
- ★第三章 革命与诗
- 1.毛泽东与《共产党宣言》
- 2.诗人毛泽东
- 3.作为最高权力者
- ★第四章 国家建设的蓝图
- 1.十大关系与人民内部矛盾
- 2.“人民公社好”
- ★第五章 思想改造
- 1.开展整风运动
- 2.《文艺讲话》与整风运动的意图
- 3.思想改造的反复
- ★第六章 批判斯大林与“反右”斗争
- 1.批判斯大林的冲击
- 2.“反右”斗争与中苏对抗
-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上)
- 1.“文化大革命”爆发
- 2.发动“文革”
-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下)
- 1.刘少奇的下台与去世
- 2.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与斗争哲学
- ★第九章 晚年毛泽东
- 1.毛泽东的失败
- 2.毛泽东之死
- 3.毛泽东的性格
- 下篇 毛泽东研究文选
- ★“牛鬼蛇神”及其他
- ★关于《矛盾论》的原型
- 一、前言
- 二、《研究提纲》与《矛盾论》的对应关系
- 三、结语(一)
- 四、结语(二)
- ★认识中国的关键:《矛盾论》
- 一夜之间变友为敌
- 中国特有的认识方法与思维方式
- 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
- 什么样的矛盾最重要?
- 反对行政命令与金钱挂帅
- 与结论相比更强调过程
- ★谈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语录》译后记
-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节选)
- 1.“造反有理”
- 2.党的干部体制
- 3.红卫兵的出现
- ★《毛泽东的生涯——调动八亿人民的魅力源泉》前言
- ★《毛泽东谈文化大革命》编者后记
- ★《关于<矛盾论>的原型》的补充说明
- 1.新发现的两种讲义
- 2.从“自觉的能动性”到“主观能动性”
- ★我与毛泽东
- ★我看毛泽东的最大特色
- ★京都学派与毛泽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