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7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比较研究为视角,选取20个有争议的刑法分论问题进行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事后不可罚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与处罚、“毁坏”之界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财物与财产性利益、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及财产损害、诉讼诈骗、背信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及贿赂之范围,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刑法分论的思考方法
- 一、刑法分则与总则的关系
- 二、法益的分类以及在分则中的意义
- 三、刑法分则思考方法中的几项原则
- 四、结语
- 第二章 放火罪的处罚根据
- 一、放火罪中的“公共安全”之意义
- 二、“烧毁”的意义
- 三、我国刑法第114条与第115条之关系
- 四、结语
- 第三章 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
- 一、危险驾驶罪的罪过形式
- 二、危险驾驶罪与“但书”的关系
- 三、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
- 四、结语
- 第四章 故意伤害罪新论
- 一、伤害行为之意义
- 二、伤害罪中的故意
- 三、被害者的承诺
- 四、同时伤害
- 五、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 第五章 抢劫罪的基本构造
- 一、抢劫罪的保护法益
- 二、暴力、胁迫之内涵
- 三、抢劫罪与近似罪的区别
- 四、相关案例评析
- 第六章 转化型抢劫罪新探
-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
-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行为
- 三、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 四、转化型抢劫罪与共犯
- 第七章 近亲属间盗窃免予处罚之法理
- 一、近亲属间盗窃免予处罚之理论根据
- 二、近亲属范围之界定
- 三、近亲属关系错误
- 四、相关指导性案例
- 第八章 刑法中的“毁坏”之界定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外学说概观
- 三、效用侵害说的相对合理性
- 四、相关指导性案例
- 第九章 事后不可罚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事后不可罚行为之法律性质
- 三、事后不可罚行为之理论依据及认定
- 四、结语
- 第十章 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及我国法律规制之现状
- 三、国外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 五、结语
- 第十一章 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
- 一、诈骗罪中处分行为之意义
- 二、有关处分意思必要与否的争论
- 三、处分意思之内容
- 四、处分行为的具体判断
- 五、结语
- 第十二章 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害
- 一、诈骗罪中财产损害之立法现状
- 二、财产损害中的“财产”概念
- 三、有关财产损害中“损害”之中外学说
- 四、诈骗罪中财产损害之具体认定
- 五、结语
- 第十三章 诉讼诈骗新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外学说概观
- 三、诉讼诈骗处罚之处罚根据
- 四、结语
- 第十四章 财物与财产性利益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财物
- 三、财产性利益
- 四、财物与财产性利益之关系
- 五、结语
- 第十五章 背信罪
- 一、背信罪的立法沿革
- 二、背信罪的本质
- 三、背信罪的基本构造
- 四、增设背信罪之必要性
- 第十六章 妨害公务罪新论
- 一、妨害公务罪的保护法益及行为对象
- 二、职务行为的合法性
- 三、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胁迫行为
- 四、相关案例评析
- 第十七章 滥用职权罪
- 一、滥用职权罪的保护法益
- 二、滥用职权行为
- 三、犯罪主体
- 四、主观方面
- 第十八章 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及贿赂之范围
- 一、有关受贿罪保护法益的中外学说
- 二、有关贿赂范围的中外学说
- 三、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及贿赂的界定
- 四、结语
- 第十九章 受贿罪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相关学说
-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相关主张
- 三、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类型、判断基准
- 第二十章 法秩序的统一性、相对性与刑法分论
- 一、刑法中的财产概念
- 二、盗窃罪的保护法益——本权说与占有说
- 三、正当权利的行使与恐吓
- 四、妨害公务罪中的“职务行为的合法性”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