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讲述了三国纷争中的失败者袁绍悲剧性的人生历程。

内容简介

他生于名门,却不幸而为庶子,给一生埋下自卑的种子,终于造成了性格中极度自负、刚愎自用的严重缺陷;他野心勃勃,却不幸志大才疏,献计召董卓进京导致天下大乱,决战曹操又因不纳人言而先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成为后者称霸天下的踏脚石。或许当他以“四世三公”的名义自矜自夸招摇天下,就已经注定他只能成为三国大戏中的配角。毕竟,英雄不当问出处,只会躺在先世荣耀里啃老本的高门盟主,又怎么能赢得了砥砺风霜的孙、曹、刘? 读史明智,或许这部高门盟主的伤心史会让后人有所领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增订版自序
  • 台北初版自序
  • 一 高门贱子
  • 二 游侠洛都
  • 三 禁军统领
  • 四 诛锄宦官
  • 五 悬节出京
  • 六 结盟讨董
  • 七 巧夺冀州
  • 八 界桥大战
  • 九 邺城变起
  • 一〇 坐失良机
  • 一一 袁曹生隙
  • 一二 血洗易京
  • 一三 兴师攻许
  • 一四 纵横捭阖
  • 一五 初战折将
  • 一六 官渡鏖兵
  • 一七 邺城末日
  • 一八 身死之后
  • 附录一 袁绍生平大事年表
  • 附录二 三国小百科·人物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命运弄人,赐予他绝对优势的资源,却不一定赐予他绝对的成功;成不成功,要由他通过提升自己去争取。然而他没有认真提升自己,只想坐吃家传老本,动辄就夸口咱家门第如何如何。于是,他表现出严重的二元化人格,行事总是相互矛盾:广纳人才但又不加重用,勤听谋略但又不予实施,独揽大权但又优柔寡断。归总一句话:志大但又才疏。他下场极为悲惨,本人忧恐而死,儿子自相残杀,媳妇也成了别人的战利品。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带头大哥的故事

      一)大哥出身,有点儿尴尬。家族显赫到吓死人,个人身份挺低微。他家,汝南袁氏,顶级世家,“四世三公,势倾天下。” 大哥名绍,字本初。从他高祖袁安起,袁家四代,内外交结,左右逢缘,代代有人任 “三公”。而且,袁家来者不拒,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天下,一直保持 “贵宠” 地位于不坠 ——“自安以下,皆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 后台大如山,背景硬似钢。大哥开局,便胜过人间无数。但是,他也有个人深深的隐痛 —— 他不是嫡子,是庶出。后过继给叔父袁成。为了这个,他一辈子备受政敌嘲讽、攻击。公孙瓒嘲笑他,婢女儿子 ——“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 从弟袁术是嫡子,侮辱他是袁氏家奴 ——“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庶出” 之痛,刻骨铭心。二)残酷现实让大哥明白,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有立足之地。青年时代起,不像袁术那样狂妄无度,他精心打磨人设 ——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遂以单车归家。嘿,千万不能让老乡许劭先生看到我带着豪华车队狂飙的情景!嗯,许劭是什么人?当时汝南 “月旦评” 主持人,全国高级人才评价委员会主任。一言定生死。记得吗,许劭给曹操下了一句评语,就让小曹也小小的 “显名于世” 了。名士面前,大哥小心翼翼,费劲演戏,博取 “清名”。同时,大哥坚持多收小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兄弟帮 ——“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曹操)少与交焉。” 爱士养名,收小弟壮名声,大哥越来越有大哥范。三)大哥的小弟干将,“奔走之友” ,很多。张邈、何颙、许攸、伍孚等等,一开局就是跟着大哥混。大哥带领下, “新锐兄弟帮” 公开叫板中央宦官势力。大哥上了宦官黑名单。中常侍赵忠,阴森森质问 ——“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袁绍这个毛头小子到底想干嘛!大哥叔父袁隗害怕极了 ——“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 大哥毫不妥协,更进一步,干脆带着兄弟们,投靠外戚大将军何进。何进骤然崛起,缺乏实力基础,与宦官你死我活争权,迫切需要力量支持。大哥兑现了政治第一桶金,当上了东汉政府 “西园八校尉” 之一,决心干番大事 ——“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为根除宦官,他给何进出了一个主意(历史后来证明,这是个馊得不能再馊的 “馊主意”)——“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 引狼入室啊!董卓、丁原、桥瑁来了,虎狼之师逼近洛阳。内外重压之下,宦官奋起反噬。张让、段珪等人袭杀了何进。大哥一怒之下当机立断,带兵血洗禁宫,见宦官就杀,没有胡子像宦官也杀 ——“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 四)宦官势力烟消云散,凉州帮老大董卓进京,窃取革命果实。董老大办的第一件事,准备废少帝,立献帝。大哥认为这是谋逆,坚决反对!董老大牛逼哄哄地说 ——“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争执中,大哥毫不示弱 —— 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天下并不是你老董说了算,走着瞧!大哥兄弟帮,个个有能量。各奔东西去,星火将点燃 —— 大哥奔冀州,袁术往南阳,曹操至河南,鲍信归山东。初平元年春,大哥在渤海地区第一个立下 “反董” flag,发起护法运动。关东各地纷纷响应,遵奉大哥为盟主。董老大恼羞成怒 ——“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 为了革命,谁没牺牲过亲人呢!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大哥声望如日中天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大哥有些忘形了。可惜,他 “盟” 的只是松散军事联盟,几乎什么实质权力。为了对抗董老大,他甚至想改立皇族刘虞为帝,过早暴露野心。五)初平三年,凉州帮和并州帮火并,劣迹斑斑董老大被吕布干掉。失去共同敌人,关东各路豪杰转而内江,互相争战 ——“当此之时,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 大哥早有准备,早就看中了河北这块风水宝地。刚起兵讨董卓时,与曹操讨论,如果事情不顺利怎么办,他说 ——“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我一定要先占据整个河北,然后图取天下。大哥挟势逼迫袁家门生、冀州牧韩馥让位,巧取豪夺冀州统治权。然后,他大力打造自己的基本盘 —— 高官厚禄笼络河北土著代表人物,如审配、田丰和沮授,等等。审配是河北豪族,“族大兵强”,大哥倾心拉拢, “委以心腹之任” 田丰是河北名士,“名重州党”,大哥 “卑辞厚币以招致丰”。沮授是原韩馥部下,“擅于谋略”,大哥充分信任,“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十年时间,苦心经营,文征武战,大哥弹精竭虑。他先后消灭公孙瓒、“黑山军” ,夺取青州和并州,掌控整个河北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他,成为当时占地最广、声名最高、士众最盛、仓储最丰、实力最强的诸侯,没有之一。
      这是大哥的高光时刻,一生事业顶点。六)高光其实可以更光。但是,战略上,大哥又失先机 —— 没有及时控制汉献帝这个大义名分!当时最早提出 “挟天子以令诸侯” 方略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哥下谋臣沮授。大哥刚当上冀州牧,沮授就建议他 ——“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 河北初步统一,沮授更明确喊出这句口号 ——“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宜迎大驾,安宫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这时,曹操还在河南、山东苦苦争战,地盘还没有打下来,更不用说后面的屯田发展,不具备 “挟天子” 的条件。但是,大哥有自己的苦衷 —— 当初他和董老大闹翻,正是因为反对改立汉献帝,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起点。如果自己现在奉迎汉献帝,岂不是自打嘴巴?况且,最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认为汉室已亡,若把皇帝迎来,将来自己代立称帝,事情不好办。他在犹豫。心腹郭图、淳于琼摸透了他的丰富内心戏,立刻反驳沮授 ——“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迎奉那个木偶等于请来一个难伺候的大老爷,自己给自己找难受!最终,无论沮授再怎么说,大哥思前想后,始终狐疑不定。建安元年,当年的小弟曹操后发先至,挟天子好处多,大哥幡然醒悟。他以邺城稳固为由,要求曹操把汉献帝送往离他近的甄城。大哥好天真。七)大哥一辈子有 “庶出” 心魔,外宽而内忌,得意易忘形,每遇大事而往往刚愎自用,不能从善如流。对此,史书上有大量对他的贬低性评语。但是,作为世家子弟,本于初心,大哥治政,不用猛,用宽。而关东盟主毕竟也不是生来天子,无法让士族像对绵延数百年的汉室那样从心底里效忠。形势如此,大哥治下也得兼顾内部派系的利益。于是他建设 “和协河北 ”,优容士族豪强,不搞集权,搞分权 ——“欲令诸儿各据一州。” 任命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充分放权。相比其他割据军阀,他确实相对平和些!他统治河北的十年,也是河北稳定发展的十年。但是,宽政也日益带来严重恶果 —— 内部派系林立,围绕立嫡、争宠、战略等彼此斗争,后果恶劣。最终,建安五年,河北派和河南派的内斗,延伸到官渡决战前线,许攸投敌献计、张郃临阵叛降,大哥全军覆没。伟人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一个政权,内部安定团结,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也不见得会被消灭掉。相反,兵力虽然强大,如果内部充满矛盾,最终还是会土崩瓦解于萧墙之内。大哥去世后,河北老百姓当然非常怀念他的宽政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建安九年,曹操平定邺城后,立刻为当年的带头大哥扫墓,亲切慰问大嫂。那一刻,曹操追忆往事,暮然回首,未必不是触景伤情多过逢场作戏几分。是的,如果没有大哥当年的提携和庇护,也许就不会有曹操的今天。在大哥墓前,曹操哭了,哭得很伤心。“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

        1
        17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