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15-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工农兵写作现象:社会主义文学重要组成,展现新中国文学新生力量。
内容简介
1949-1966年出现的工农兵写作现象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作主体的工农兵作者,是解放后党和国家大力提倡、扶持的一个创作群体,他们上承左翼文学资源,同时也被认为是新中国文学新生力量成长的标志,在他们身上寄寓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理想。本书涉及一个创作群体(工人作家群),一个写作个案(士兵作家高玉宝),一个运动(新民歌运动),一次批判(吴雁),试图通过对这些创作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业已消失的文化(文学)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业已消失的文化、文学图景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内容
- 三 研究的方法
- 四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一节 “国民文学”的提出
-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
-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
- 第四节 “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 第二章 新意识形态的确立与新主体的生成
- 第一节 “身份的政治”
- 第二节 “把砖头砌进墙里”: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 第三节 “识字的政治”
- 第四节 新的创作主体的再造
- 第三章 1949—1966年工人写作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上海工人写作
- 第二节 天津工人写作
- 第三节 草明与鞍钢工人写作
- 第四节 “南胡北万”
- 第五节 《沙桂英》
- 第四章 《高玉宝》的写作及相关问题
- 第一节 《高玉宝》文本的生成
- 第二节 “理发员”荒草及其对《高玉宝》的修改
- 第三节 《高玉宝》与“文化大进军”
- 第四节 《高玉宝》:一个诉苦的文本
- 第五节 “周扒皮”及其地主形象
- 第六节 悠长的回声:“革命危机时代”的“新场面”
- 第五章 1958年的新民歌写作
- 第一节 1958年新民歌写作的历史描述
- 第二节 毛泽东与新民歌运动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诗经”:《红旗歌谣》
- 一、领袖神话
- 二、劳动神话
- 三、爱情神话
- 第四节 “改了洋腔唱土调”:群众写作浪潮下的专业诗人
- 第五节 “全民写作”的文化想象
- 第六章 工厂史、公社史、部队史写作
- 第一节 工厂史、公社史写作
- 第二节 部队史写作
- 第七章 《创作,需要才能》及其批判
- 第一节 “精神财富的质量问题”
- 第二节 《创作,需要才能》及其批判
- 第三节 与写作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一、写作与才能的关系
- 二、写作与“慢”的关系
- 三、写作与读者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