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4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从集体制度、自然生态、农业技术、文化教育、社会嬗变的历史理论等方面,对近代以来山西乡村社会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集体化制度视角下的社会嬗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农业改造研究、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体制变革研究、改革开放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作用研究、自然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嬗变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术文库》总序
- 导言
- 集体化制度视角下的社会嬗变
- 20世纪50年代农村生产互助与国家扶助措施研究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与农村社会状况
- 二、生产互助中的国家扶助措施
- 三、新型农业互助与农村新社会的构建
- 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农业改造研究
- 一、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发展
- 二、互助合作:传统农业改造与农村社会变迁
- 三、余论
- 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体制变革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体制研究
- 二、合作与生产:晋华村农业生产体制变革进程
- 三、余论
- 改革开放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作用研究
- 一、分散经营的发展与不足
- 二、从中央到地方对集体经济的重视
- 三、发挥好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
- 四、余论
- 自然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嬗变
- 罂粟种植与清末山西农民生计问题
- 一、禁与非禁:“文交事件”之始末
- 二、罂粟种植:农民的生计选择
- 三、恶之花:农民生计中的社会问题
- 四、余论
- 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
- 一、时过境迁: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 二、因地而宜:以制皮业为中心的近代交城社会经济
- 余论:一方水土与地域社会历史
- 鸦片与近代开栅
- 农业技术视角下的社会嬗变
- 20世纪50年代山西现代农业技术路径探索
- 一、山西传统农业技术的状况
- 二、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农业的技术变革
-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 集体化时期的农业机械化与乡村社会
- 一、自然环境与农业技术选择
- 二、集体化制度与农业技术选择
- 三、自力更生的农业机械化
- 四、“机械化”的贾家庄乡村社会
- 乡村视野中的农业技术与社会变迁
- 一、华村:传统稻作与乡村社会
- 二、技术改良与水稻生产
- 三、乡村社会变迁
- 四、结语
-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农业技术推广与乡村社会
- 一、新中国成立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局限性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技术推广
- 三、农业技术推广与新中国乡村社会
- 四、余论
- 劳动与变迁:新中国农具推广与农民生活研究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状况
- 二、新式农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优越性
- 三、新生产方式与农民新生活
- 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社会嬗变
- 灌溉与稻作:晋水流域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 一、历史时期山西的水环境
- 二、晋水源流与稻作灌溉
- 三、民祀水生:晋水流域的民间文化信仰
- 民间文化与区域社会历史研究
- 一、现存民间文献资料介绍
- 二、民间文化与碛口镇的社会历史
- 三、余论
-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
- 一、冬学运动(1941—1945)开展的背景
- 二、以左权县上庄村为例的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
- 三、太行根据地“冬学”运动与“继承传统”的再思考
- 20世纪40年代山西冬学与乡村社会
- 一、多元性文化的建构,冬学的承传与发展
- 二、文化实践与乡村改造,冬学视野中的乡村社会
- 三、余论
- 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扫盲与农业生产研究
- 一、农业生产发展与乡村文化阻力
- 二、识字扫盲与农民文化意识提升
- 三、技术普及与农业生产发展
- 四、余论
- 社会嬗变的历史理论思考
- 技术与社会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路径问题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技术与互助合作
- 二、农业技术、生产互助与华村社会
- 三、学术概念中的区域社会史研究
- 小地方与大历史
- 一、小地方与大历史建构
- 二、小地方与大历史书写
- 三、大历史观照下的小地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