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1千字
字数
202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介绍播音发声学的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播音的用声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无论是声乐、戏曲的用声方法,还是话剧、朗诵、评书的用声方法,都不适用于播音。作者在长期的播音发声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语言发声方法,研究出播音员的用声特点、要求及锻炼方法。
本书系统讲述了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心理基础,发音吐字的呼吸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口腔控制以及声音弹性的获得与训练。本书是“播音发声学”的奠基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播音发声总说
- 第一节 播音员必须学会驾驭声音
- 第二节 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 播音发声特点的形成
- 一、语言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口语
- 二、语言负载的信息量比口语大
- 三、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的特点
- 四、审美要求
- 五、社会地位的特殊性
- 第四节 播音员需要什么样的声音
- 第五节 正确处理情与声的关系
- 一、播音员的发声是为了传情达意
- 二、情动于内,声发于外
- 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 四、要暖声,不要冷声
- 第二章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
- 第一节 声音的形成与传播
-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 一、音高(pitch)
- 二、音强(intensity)或音量(volume)
- 三、音色(timbre)
- 四、音长(time)
- 第三节 共鸣
- 第四节 共振峰与元音的形成
- 第五节 混响与吸音系数
- 第六节 播音应用特点
- 一、音高
- 二、音量
- 三、音色
- 四、音长
- 第三章播音发声的心理基础
- 第一节 大脑及语言神经中枢
- 第二节 言语发声系统
- 一、言语发声的内部反馈系统
- 二、言语发声的外部反馈系统
- 第三节 听觉心理
- 第四节 播音发声的心理特点
- 一、播音发声心理过程的特殊性
- 二、播音发声反馈系统的特点
- 三、播音发声的听辨特点
- 第四章发音吐字训练总说
- 第一节 发音与吐字
- 一、发音是动力、振动、共鸣的综合运动
- 二、对吐字环节要给以充分重视,妥善处理发音与吐字的关系
- 三、对诸发声器官要有所了解
- 第二节 发音状态与感觉
- 一、发声时的精神状态——积极、松弛、集中
- 二、练习姿势舒适,有利于发声
- 三、发声的综合感觉
- 第五章气息(呼吸)控制
- 第一节 播音对气息的要求
- 一、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
- 二、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
- 三、根据需要及时补气
- 四、在相当幅度内做细微的调整
- 五、做到短时无声吸气
- 第二节 呼吸器官
- 一、肺
- 二、胸腔
- 三、膈肌(横膈膜)
- 第三节 生活状态下的各种呼吸方式
- 第四节 播音发声的呼吸方式
- 第五节 气息运用的感觉与特点
- 一、流动感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
- 二、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在小腹
- 三、补气的“橡皮球”感觉
- 四、“一气呵成”之感的形成
- 五、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
- 第六节 气息控制基础练习
- 一、基本状态练习
- 二、快吸慢呼练习
- 三、补气练习
- 四、弹气练习
- 第六章喉部发音(声带)控制
- 第一节 讲究喉部发音控制的意义
- 一、改善发音
- 二、丰富色彩
- 三、防止弊病
- 四、保证健康
- 第二节 喉部构造
- 一、喉软骨
- 二、喉部肌肉
- 第三节 声带振动机能
- 一、声带结构
- 二、声带振动机能
- 第四节 真声与假声
- 第五节 喉部发音控制
- 一、喉部放松
- 二、控制方法与感觉
- 三、放松发音法的实践意义
- 第六节 喉部控制与气息控制的配合
- 第七节 应注意避免的发音毛病
- 第七章共鸣控制
- 第一节 共鸣器官
- 一、声道
- 二、胸腔
- 第二节 共鸣作用
- 一、声道共鸣作用
- 二、各个腔体的共鸣作用
- 第三节 播音的共鸣特点及控制
- 一、播音的共鸣要求
- 二、共鸣控制
- 第四节 播音共鸣与歌唱共鸣
- 第五节 发音共鸣练习
- 一、共鸣状态练习
- 二、口腔共鸣练习
- 三、胸腔共鸣练习
- 四、鼻腔共鸣练习
- 五、音高变化的共鸣练习
- 第八章吐字——口腔控制
- 第一节 播音吐字要求
- 一、准确
- 二、清晰
- 三、圆润
- 四、集中
- 五、流畅
- 第二节 汉语特点与吐字
- 一、汉语特点
- 二、在符合语音规律的条件下改善吐字发音
- 第三节 咬字器官及其训练
- 一、牙关
- 二、舌
- 三、腭——俗名口盖,分隔口腔与鼻腔
- 四、唇
- 五、咬字器官综合训练
- 第四节 吐字归音
- 一、历史发展简况
- 二、音节结构——什么是字头、字腹、字尾
- 三、出字
- 四、立字
- 五、归音
- 六、吐字的“枣核形”
- 七、“吐字归音”在播音运用中的特点
- 第五节 吐字的综合感觉及训练
- 一、吐字的综合感觉
- 二、吐字练习
- 第九章声音弹性
- 第一节 练声目的在于获得声音弹性
- 一、什么是声音弹性
- 二、声音色彩与感情色彩
- 三、声音弹性的表现特点
- 第二节 声音弹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 一、情感过程的生理现象
- 二、声音弹性产生的心理基础
- 第三节 如何使声音富有弹性
- 一、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
- 二、气息是由情及声的桥梁
- 三、发声能力的扩展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
- 第四节 声音弹性的对比训练
- 一、高与低
- 二、强与弱
- 三、实与虚
- 四、明与暗
- 五、刚与柔
- 六、厚与薄、粗与细
- 七、纵与收
- 第五节 弹性训练与基础训练的关系
- 一、发声的规格要求与弹性
- 二、辩证地理解基础训练与弹性训练的关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