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朗读
语音朗读
285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内容简介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其他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编委会
- 总序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 研究内容的界定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亚鲁王》英雄人物形象
- 一 幼年亚鲁形象
- (一)特异诞生的幼年亚鲁形象
- (二)遭遇坎坷的幼年亚鲁形象
- (三)天生聪慧的幼年亚鲁形象
- 二 青年亚鲁形象
- (一)风流潇洒的青年亚鲁形象
- (二)上天眷顾的青年亚鲁形象
- (三)命运多舛的青年亚鲁形象
- 三 中年亚鲁形象
- (一)足智多谋的中年亚鲁形象
- (二)王者风范的中年亚鲁形象
- (三)殚谋勠力的中年亚鲁形象
- 第二章 《亚鲁王》女性形象
- 一 波尼冈孃
- (一)诚实传统的波尼冈孃
- (二)善良坚毅的波尼冈孃
- (三)甘于奉献的波尼冈孃
- 二 波尼桑
- (一)勤劳肯干的波尼桑
- (二)活泼开朗的波尼桑
- (三)善解人意的波尼桑
- (四)善于观察的波尼桑
- (五)情深义重的波尼桑
- 三 波丽莎、波丽露
- (一)美丽善语的波丽莎、波丽露
- (二)贤惠能干的波丽莎、波丽露
- (三)率真无邪的波丽莎、波丽露
- (四)英勇就义的波丽莎、波丽露
- 四 波娜榜、波娜英
- (一)药婆巫师波娜榜、波娜英
- (二)剽悍勇猛的波娜榜、波娜英
- (三)能说会道的波娜榜、波娜英
- 五 霸德宙
- (一)任劳任怨的霸德宙
- (二)年轻美貌的霸德宙
- (三)兼具聪明、蠢笨两面性的霸德宙
- 第三章 亚鲁与对手形象比较
- 一 龙心大战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步步忍让的亚鲁,咄咄逼人的赛阳、赛霸
- (二)神灵眷顾的亚鲁,无法取胜的赛阳、赛霸
- 二 争夺龙心神战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龙心保护的亚鲁,诡计多端的赛阳、赛霸
- (二)无往不胜的亚鲁,迫于无奈的赛阳、赛霸
- 三 英雄儿女不归路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后知后觉的亚鲁,狡猾多谋的赛阳、赛霸
- (二)战败逃亡的亚鲁,夺得龙心的赛阳、赛霸
- 四 争夺盐井大战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英勇无畏的亚鲁,贪婪的赛阳、赛霸
- (二)胜利喜悦的亚鲁,战败颓废的赛阳、赛霸
- 五 血染大江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知进明退的亚鲁,心有不甘的赛阳、赛霸
- (二)巧设计策的亚鲁,穷追不舍的赛阳、赛霸
- 六 血战哈榕泽莱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再次迁徙的亚鲁,穷追猛攻的赛阳、赛霸
- (二)未雨绸缪的亚鲁,挑起杀戮的赛阳、赛霸
- 七 迫战哈榕泽邦中的亚鲁与赛阳、赛霸形象
- (一)谋划布局的亚鲁,奸邪阴险的赛阳、赛霸
- (二)恩威并施的亚鲁,心悦诚服的赛阳、赛霸
- 八 侵占荷布朵王国中的亚鲁与荷布朵形象
- (一)计谋在心的亚鲁,情真意切的荷布朵
- (二)运筹帷幄的亚鲁,后知后觉的荷布朵
- 第四章 英雄特异诞生成长母题
- 一 人性的怀孕
- (一)家庭人物的异同
- (二)怀孕方式的异同
- (三)怀孕周期的异同
- 二 奇特的出生
- (一)诞生之初天有异象
- (二)亚鲁人文英雄特质
- 三 文武并重的成长
- (一)文化兼并技能的亚鲁
- (二)强调后天学习的亚鲁
- 第五章 英雄婚姻母题
- 一 英雄婚姻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一)婚姻的本质
- (二)婚姻研究的重要性
- (三)《亚鲁王》婚姻研究的重要性
- 二 英雄婚姻形态
- (一)《支嘎阿鲁王》中英雄的婚姻形态
- (二)《俄索折怒王》中英雄的婚姻形态
- (三)《格萨尔王》中英雄的婚姻形态
- (四)《玛纳斯》中英雄的婚姻形态
- (五)《亚鲁王》中英雄的婚姻形态
- 三 英雄婚姻母题解析
- (一)自由的对象选择
- (二)浪漫的婚恋过程
- (三)悲剧的婚姻结局
- 四 南北史诗婚姻母题之差异
- (一)婚姻母题贯穿北方英雄史诗
- (二)婚姻母题并非《亚鲁王》核心要素
- 第六章 被骗母题
- 一 被骗母题概述
- (一)“骗”之释义
- (二)异文中的“被骗”
- (三)史诗被骗母题脉络
- 二 被骗母题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 (一)赛阳、赛霸的恋爱阴谋
- (二)波丽莎、波丽露的悲剧结局
- 三 悲剧根源探析
- (一)父系社会中的女性悲剧
- (二)“不落夫家”习俗下的女性悲剧
- (三)行动元视域下的被骗母题
- 第七章 英雄征战母题
- 一 英雄征战母题概述
- (一)英雄征战的内因
- (二)英雄征战的类型
- 二 英雄征战母题解析
- (一)防御反击恶魔
- (二)为生存而征战
- 三 人文与武功并重的英雄
- (一)北方民族文学尚武豪放
- (二)史诗《亚鲁王》兼具文化与武功
- 第八章 英雄对手母题
- 一 英雄对手形象
- (一)贪念厚重
- (二)伪善妒忌
- (三)杀念顿起
- (四)阴险狡诈
- 二 英雄对手母题——与异文比较
- (一)英雄“对手”释义
- (二)“对手”母题异文
- (三)“对手”身份比较
- 三 英雄对手母题解析——与他民族史诗之比较
- 四 解读英雄对手母题
- (一)人类同源的思想观念
- (二)苗族社会的部落战争
- (三)英雄崇拜的原始信仰
- 第九章 战争禁忌母题
- 一 “禁忌”概述
- (一)“禁忌”释义
- (二)民间禁忌民俗
- (三)苗族社会禁忌习俗
- 二 战争禁忌母题脉络
- (一)卢呙王之战
- (二)龙心之战
- (三)盐井之战
- (四)荷布朵之战
- 三 战争禁忌母题内涵
- (一)现实生活中禁忌习俗的映射
- (二)农耕文化的映射
- (三)私有制时代的映射
- (四)父权社会的映射
- (五)祖先崇拜的映射
- 第十章 心脾禁忌母题
- 一 禁忌母题
- (一)禁忌母题研究综述
- (二)异文禁忌概述
- 二 异文的心脾禁忌母题比较
- (一)异文禁忌母题叙事架构
- (二)异文禁忌母题结构分析
- 三 心脾禁忌母题解析
- (一)早期农业文明
- (二)龙神崇拜
- (三)私有制度
- (四)权力象征
- (五)万物有灵
- 第十一章 杀子母题
- 一 杀子母题简述
- (一)杀子母题研究综述
- (二)杀子母题研究的必要性
- 二 杀子母题脉络
- (一)第一次杀子
- (二)第二次杀子
- 三 杀子母题内涵
- (一)与射日、射月的联系
- (二)具有复合型特征
- (三)杀子献祭的历史影像
- 第十二章 考验母题
- 一 英雄考验母题脉络
- (一)关于婚姻考验的脉络
- (二)关于成仙、成佛考验的研究
- (三)关于英雄考验的研究
- 二 婚姻考验母题的缺失
- (一)各民族中的婚姻考验
- (二)苗族传统婚俗下的考验缺失
- 三 英雄考验母题的延续
- (一)英雄称王之前的考验
- (二)重人文轻武功的英雄考验
- 第十三章 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一 英雄好战的普遍性
- (一)史诗《格萨尔王》中的英雄好战母题
- (二)史诗《玛纳斯》中的英雄好战母题
- (三)《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好战母题
- (四)英雄好战母题研究综述
- 二 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一)卢呙王之战中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二)收复领土中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三)龙心之战中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四)荷布朵战役中英雄好战母题的缺失
- 三 英雄好战母题缺失溯源
- (一)历史背景
- (二)传统观念
- 四 英雄好战母题缺失的意义
- (一)史诗呈现人文性特征
- (二)“人类同源”观念的传承
- (三)精神民俗的生态内质
- 第十四章 英雄死而复生母题的缺失
- 一 死而复生母题研究简概
- (一)死而复生母题研究的必要性
- (二)死而复生母题研究综述
- 二 英雄死而复生母题的缺失
- (一)赛杜
- (二)赛扬
- (三)波尼桑
- (四)波丽莎、波丽露
- (五)耶郎棱
- 三 英雄死而复生母题缺失的文化隐喻
- (一)灵魂不灭观念的异同认识
- (二)独特的祖地向往意识
- (三)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史诗观念
- 第十五章 “根”的守望:《亚鲁王》的归返意识
- 一 丧葬仪式上的归返意识
- (一)开路仪式
- (二)砍马仪式
- (三)祭祀仪式
- 二 婚礼仪式上的归返意识
- (一)传统婚礼服饰
- (二)史诗唱诵
- (三)祭祀祖先
- 三 日常仪式上的归返意识
- (一)通灵仪式
- (二)祈子仪式
- (三)看蛋仪式
- (四)禳灾祛病仪式
- 四 麻山苗族归返意识的主因
- (一)“异乡异客”的思念情愫
- (二)民族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
- (三)先祖亚鲁的信仰崇拜
- 第十六章 文化调适与民俗变迁
- 一 演进中的麻山苗族民俗
- (一)传统的“亚鲁王”
- (二)政策冲击下的“亚鲁王”
- (三)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亚鲁王”
- 二 民俗坚守及文化自觉中的麻山苗族民俗
- (一)融合他民族词汇的麻山苗族民俗变迁
- (二)融合他民族仪式的苗族民俗变迁
- (三)坚守核心文化的麻山苗族民俗变迁
- 三 麻山苗族文化调适及其民俗重构的思考
- (一)文化调适是一个能动的扬弃外来文化的过程
- (二)核心稳定是当下民族文化重构调适的范例
- 第十七章 仪式叙事与仪式变迁研究
- 一 “亚鲁王”的仪式展演
- (一)唱诵《亚鲁王》
- (二)解冤
- (三)砍马
- (四)送灵
- 二 “亚鲁王”的仪式叙事
- (一)唱诵《亚鲁王》仪式中的叙事
- (二)解冤仪式中的叙事
- (三)砍马仪式中的叙事
- (四)送灵仪式中的叙事
- 三 “亚鲁王”仪式叙事重构
- (一)《亚鲁王》在唱诵中被压缩
- (二)解冤仪式的缺失
- (三)砍马仪式的可选择性
- (四)送灵仪式中的他民族仪式
- 四 “亚鲁王”仪式表演的新生性
- (一)文本结构的新生性
- (二)事件结构的新生性
- (三)社会结构的新生性
- 第十八章 现代文明中民与俗的自我调适
- 一 “坚守”的亚鲁王:传承的韧性与民族潜意识的融合
- (一)传统的传承模式
- (二)政策冲击下的传承困境
- 二 “发掘”的亚鲁王:文化回归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 (一)市场冲击下的传承模式
- (二)市场冲击下的传承困境
- 三 “复苏”的亚鲁王:文化自觉与民族信仰的融合
- (一)“复苏”的亚鲁王仪式
- (二)“复苏”的内在信仰
- 四 “变通”的亚鲁王:迷茫与排斥
- 五 “转型”的亚鲁王:坚守与变通
- (一)文化的坚守
- (二)文化的衍生
- (三)文化的变通
- 结语 传承的瓶颈与重生的绽放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田野调查(日志)
- 附录2 田野访谈实录
- 录音材料(一)
- 录音材料(二)
- 录音材料(三)
- 录音材料(四)
- 录音材料(五)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