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你想探寻的自我肯定和人生价值,答案就在自然界里。

内容简介

蚯蚓舍弃了四肢,才变成土里最强大的生物?杂草被踩踏后就此躺平,另觅出路反而更茁壮?瞪羚的花式脱逃术让速度最快的猎豹也没辙?飞鼠爬树总是慢吞吞,却也因此发现自己有在林间滑翔的绝技?

你自以为的弱项,或许正是你赖以生存的优势。世上没有“普通”、也没有“特别”,只有“不一样”。每种差异和个性,都有存在的意义,每个生命都只会是自己,也只能成为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唯一,身处边缘也可以变成中心。

植物生态学家、科普作家、农学博士稻垣荣洋,将自然界的生存样貌和人类社会的生活现象映照比对,一方面呈现生物世界的繁盛奇妙,也破解了关于“个性”“普通”“自我”“强大”“胜利”等观念的认知盲点,让我们赫然发现人类许多自以为是的成见,体现“展现个性”“活出自我”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自然界并不存在“普通、界限、顺序”,也没有优劣强弱之分,这些只是拙于应付“很多、不一致”的人类大脑,为了方便理解而设定的标准、框架。世上有的只是无数的“个性”,也就是“差异”,而每一种个性都是生物被赋予的“独门”生存武器。

自然界也没有标准答案,一旦环境改变,原本的少数派、边缘者或许就能发挥优/秀的能力;成功进化的不见得是强大的生物,而是找到了独擅胜场的立身之地,却弱小无/比的生物。这些生物向我们展现了如何“活得更好、也更像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是一份恳切、清新的生命启示和鼓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这是个性的时代”,“个性”又是什么呢
  • 第1课 什么是“个性”
  • 杂草是很有“个性”的生物
  • 晚一点发芽也有价值吗
  • 自然界没有正确答案
  • 蒲公英的花色为何没个性
  • 因为有必要,所以有个性
  • 失去个性的马铃薯的悲剧
  • 毫无个性的世界真的好吗
  • 特立独行不等于“有个性”
  • 个性就是“独一无二”吗
  • 无限的个性
  • 绝大部分DNA都用来做什么了
  • 除了自己,我们成为不了别人
  • 第2课 什么是“普通”
  • 人类最怕“很多”,最讨厌“不一致”
  • 优秀的大脑能记住几个数字
  • 人类用这个方法理解“很多”
  • “数值化”和“分类”,这些“尺度”令大脑安心
  • 强迫“不一致”变成“同质化”
  • “平均值”的真正作用是……
  • 自然界参差不齐的意义
  • “普通”是一种幻想
  • 为什么生物要刻意制造“异类”
  • “不一致”对生物才更有利
  • 可以测量的与无法测量的
  • 第3课 什么是“区别”
  • 其实,“区别”并不存在
  • 富士山的边界在哪里
  • 鲸鱼和海豚哪里不一样
  • 猿猴是怎么进化成人类的
  • 生物是可以分类的吗
  • 蒲公英、蝴蝶和我
  • “比较”会蒙蔽真实的样貌
  • 不是要做出“区分”,而是想制造“差异”
  • “有各种不同的存在”才是真正的美
  • 第4课 什么是“多样性”
  • 地球展现了丰富的多样性
  • 为什么花儿是五颜六色的
  • 要当“唯一”还是“第一”
  • 只有“第一”才能活下去吗
  • 自然界有无数的“第一”
  • 在“唯一”中成为“第一”
  • 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 就算是蚯蚓,也在努力生活着
  • 你可能只是待错了地方
  • 思考“生态位”: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所擅长的
  • 第5课 什么是“自我”
  • 缩小范围,更容易成为第一
  • 领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 虽然有擅长的事……
  •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决胜负
  • 没有人知道大象真正的模样吗
  • 你看到的是圆形还是三角形
  • 自我的样子就在记忆里
  • 不照图鉴生长也无妨
  • 第6课 什么是“胜利”
  • 缤纷的花朵是美丽的勋章
  • 只有人类喜欢拼输赢
  • 受限的赛场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
  • “输”过才会知道的事
  • 即使不擅长也要尝试一下
  • 进化的原动力来自失败
  • 有时也要学会认输
  • 感恩祖先的相遇
  • 第7课 什么是“强大”
  • “弱小”才是生存的条件吗
  • 杂草很强,还是很弱
  • 强大各有形式
  • 强者不一定会胜出
  • 弱小的人类如何存活到现在
  • 第8课 什么是“重要的事”
  • 杂草就算被踩踏也……
  • 为什么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 不是只有向上生长才是成长
  • 人类只会用高度评判植物
  • 在踩踏中好好活着
  • 同时拥有坚硬和柔软
  • 逆境也能转为顺境的最佳代表
  • 想往哪里生长,是生命的自由
  • 第9课 什么是“活着”
  • 树和草,哪种形态进化得更完全
  • 寿命从远程马拉松到短程接力赛
  • 为了延续永恒,才创造出有限
  • 没有一个生物不想活下去
  • 生命是由连续的“当下”所组成的
  • 结语 成为“独一无二”的你,成为“闪闪发光”的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杂草不按图鉴生长,这是生命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个性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 接受个性,允许个性,成为 “独一无二” 的你,成为 “闪闪发光” 的你。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所有生物的生命,都是由连续不断的 “活在当下” 所组成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柔韧的小草,风吹八方倒

      今天大年初四,终于回到广东了,也顺利用上了 DeepSeek。这 DeepSeek 的热度从旧年延续至新年,持续占据热搜榜。在 ChatGPT 被认为遥遥领先,国内大模型短期内难以匹敌之际,年轻的深度求索团队并未循规蹈矩,而是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出于对 DeepSeek 的好奇,我查阅了关于其创始人梁文锋的专访。在谈及创新时,他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我认为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 他强调,创新需要敢于探索的自信,“这种自信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 而在记者的眼中,梁文锋本人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创业者,很少在意与他人的横向比较。近日,另一本生物类科普书《杂草从不按图鉴长》也给了我关于 “自信” 的启示。该书由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农学博士所著,他从 “杂草” 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自然生物领域的九个议题:个性、普通、区别、多样性、自我、胜利、强大、重要的事以及活着。作者不仅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和自然生态的一般规律,更在书中传达了一系列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哲学理念。当 DeepSeek 与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刷屏时,人们在惊艳之余,内心更多的是焦虑:AI 如此强大,脑力和体力工作者似乎都失去了竞争力。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应对?书中作者提到,在自然界中,弱小的杂草竟能随处可见。这是因为 “强大各有形式”。对于成功生存下来的植物物种而言,它们通常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强大的竞争能力、忍受恶劣环境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许多植物来说,并非只有强大的竞争能力才是 “强大” 的关键因素。每种植物都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协调和组合发展出自己的生存策略。而杂草的优势恰恰在于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即使不断遭遇各种困境,也能一一克服。” 适应变化!在杂草的生命历程中,向上生长并非唯一的选择。它们深知,“自然界没有正确答案”。环境改变了,答案也会随之改变。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种不一致反而让杂草更加坚韧。生物进化告诉我们一条铁律:只有 “第一” 才能活下去。但同时,也有另一条真理:“成为第一的方法数不胜数。” 在自然界中,“进化” 的解题思路是 “成为唯一”,在自己的 “生态位” 上熠熠生辉。愿每位朋友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成为自己领域的 “唯一”。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植物生态学家、科普作家、农学博士稻垣荣洋,将自然界的生存样貌和人类社会的生活现象映照比对,一方面呈现生物世界的繁盛奇妙,也破解了关于 “个性”“普通”“自我”“强大”“胜利” 等观念的认知盲点,让我们赫然发现人类许多自以为是的成见,体现 “展现个性”“活出自我” 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