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推动法治落地:化解“法治悬置”,提升公众法律意识。

内容简介

突飞猛进的法治发展,也暗含着深刻的隐忧——法治作为国家的建构,在从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中,处于难以向社会下沉的一种状态,即“法治悬置”状态。而法治的大众化应当是一种有效的化解方案。基于此,本书立足于在上海市进行的抽样调查,从社会公众的法律认知、法律观念、法律信任、法律参与和法律行为取向等五个层面,展示上海常住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并从“实然”的角度对这种法律意识状态的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法治发展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借此,作者试图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有效地化解“法治悬置”、推动法治落地,从而使书本中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提供决策支撑。

目录

  • 目录
  • 上篇 数据报告
  • 第一章 导论
  • 一 问题的缘起:被悬置的法治
  • 二 法律意识的界定及意义
  • 三 本报告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四 关于数据统计的说明
  • 第二章 抽样调查的方式及样本之基本人口学特征
  • 一 抽样及调查的方式
  • 二 样本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 第三章 法律认知
  • 一 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了解度
  • 二 对专门机构法制宣传与教育的关注状况
  • 三 对非专门机构的法制宣传与教育的关注状况
  • 四 社会公众的法律知识的了解渠道
  • 第四章 法律观念
  • 一 社会服从态度与观念
  • 二 诉讼意识
  • 三 对法官的态度
  • 四 对审判的态度
  • 五 对司法及其他权利救济渠道的态度
  • 六 对律师的态度
  • 七 司法信心
  • 第五章 私权意识
  • 一 家庭成员间的合同意识
  • 二 亲友间合同意识
  • 三 同学、同事间合同意识
  • 四 非熟人间的合同意识
  • 第六章 公共权利意识
  • 一 组织参与观念
  • 二 公共事务的关注态度
  • 三 政治参与意识
  • 四 公民行动意识
  • 第七章 政府绩效评价
  • 一 政府透明度
  • 二 依法行政
  • 三 政府效率
  • 四 法治治理
  • 五 环境治理
  • 六 社会民生
  • 第八章 法律信任
  • 一 社会信任
  • 二 法律人信任
  • 三 司法机构信任
  • 四 警察机构信任
  • 五 政府机构信任
  • 六 人大机构信任
  • 第九章 法律行为取向
  • 一 家庭类纠纷的法律行为取向
  • 二 亲友近邻类纠纷的法律行为取向
  • 三 对同学、同事类纠纷的法律行为取向
  • 四 陌生人之间纠纷的法律行为取向
  • 五 与组织机构纠纷的行为取向
  • 第十章 法律行为的经验
  • 一 法律经验的总体状况
  • 二 诉讼对象
  • 三 诉讼的纠纷类型
  • 四 诉讼原因
  • 五 司法认同
  • 下篇 专论
  • 第十一章司法信任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探讨
  • 一 文献综述、问题及分析思路
  • 二 研究假设
  • 三 数据与变量
  • 四 数据分析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十二章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问题探析——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 一 法律人信任: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 二 对法律人总体的高信任和部分的低信任
  • 三 关系信任抑或权威信任
  • 四 结论与讨论:法律人信任的隐忧及其应对
  • 第十三章户籍、同期群及其对警察信任度的影响——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
  • 一 西方文献综述
  • 二 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
  • 三 数据与变量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