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2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道教伦理观:修身修心修道,德性养成,体现生活价值。
内容简介
在“根身”的宇宙论和“反身”的认识论支撑下,道教的伦理观乃是一种典型的“躬身主义”的伦理观。修身、修心、修道,和合于身体实践过程中,“行善成德以至于道”,“善”之本在“行善”,“德”之成在“积善”,“道”之显则在于“德”之“养”,由此而完成了道教作为“养生伦理”的价值实现进路。 “德”者,“得”也,离开了德的约束和德性的养成,修道养生变成为虚妄不真的假修行。因此,道教伦理思想下所涵盖的“德”的价值指向既是体道的内容,又是证道的途径和方法。在此一理论视野中,道德理想——修真成仙——植立于现实的生活中,如此一来所形成的世界图景与生活图景合二为一,个体修行与生活伦理、神仙世界与生活世界相互交融,小身与大身、道之体与术之用借由此而水乳交融的汇合在一起。它使修道的过程饱含着一种诗意情怀,渗透着一种生活情节,使道教修行即便在艰苦的生活中也能散发出一种身体的神性光辉。
目录
- 绪言
- “身体”溯源篇
- 第一章 老庄哲学的“身体”发轫
- 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身患”意识
- 一 根于“身患”的生命意识
- 二 源于“身体”的人生困境
- 三 缘身而起的生命觉解之路
- 第二节 造端于“身患”意识的老庄哲学
- 一 “身患”的种种面向
- 二 由“身患”而“贵身”的价值追求
- 三 由“贵身”而“根身”的本体营建
- 四 由“根身”而“美身”“反身”的路径选择
- 第三节 缘起于“身患”的超越之路
- 一 追求“真人”的人格崇向
- 二 建立“身道”论的实践智慧
- 第二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对老庄身体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 第一节 综论道教之身与老庄之身的异同
- 第二节 对老庄养生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 一 贵生、尊生
- 二 道养、神养
- 三 “藉众术以共长生”
- 第三节 对老庄认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 一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 二 静观自得的真理观
- 第四节 对老庄伦理观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 一 创立以“道”为核心的教理思想
- 二 形成“道”“德”“术”三位一体的教理体系
- 三 援“礼”入教,完善了道教伦理建设的思想内容
- 第五节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哲学的确立
- 一 道教身体哲学确立的前提条件
- 二 道教身体哲学确立的理论基础
- 三 道教身体哲学确立的逻辑路径
- “身体”原理篇
- 第三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天一体”的宇宙论思想
- 第一节 道教宇宙论的本质
- 一 “道生天地,始无名分”的宇宙源起思想
- 二 “自然者,道之根本也”的宇宙本质思想
- 三 “合天应人,功不厌多”的天人感应思想
- 第二节 道教宇宙论的理论景观
- 一 道—神一体论的宇宙论
- 二 气—生合一论的宇宙观
- 三 心—神不离论的宇宙观
- 第三节 道教身体宇宙论的基本特征
- 一 人天同构、即身即天的道教宇宙论
- 二 天人一体、交感汇通的和谐宇宙论
- 三 “交感生物”的德性宇宙论
- 第四节 道教身体宇宙论的价值功能
- 一 价值根据的功能
- 二 价值理想的功能
- 三 价值规范的功能
- 四 维系本体安全的功能
- 第四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反身体道的认识论思想
- 第一节 道教认识论的整体景观
- 第二节 反身体道的理论环节
- 一 “反身”向道
- 二 “摄身”体道
- 三 “虚身”明道
- 四 “妙身”合道
- 第三节 根身认识论的总体特征
- 一 道教认识论本质上是一种根身性的认识论
- 二 反身体知的真理观
- 三 比身而用的认识逻辑
- 第四节 两种不同的认识路径
- 一 “心”有所异致“质”有所别
- 二 “思”有不同致“境”有差异
- 三 “真”相异隔致“能”有所别
- 第五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躬身行道的伦理观思想
- 第一节 道教身体伦理的思想景观
- 一 “重生”的价值导向
- 二 “行善”以“养德”的道德实践
- 三 “不言”而“化行”的道德教育
- 四 身心一如的德性幸福观
- 第二节 “躬身”“践德”的伦理特征
- 一 承袭老庄,追崇自然
- 二 融儒入道,以礼训身
- 三 内外双修,生命伦理
- 四 涵养道德,内在扩充
- 五 身神合一,道德自觉
- 第三节 身道伦理的价值功能
- 一 惜生重命,呵护个体
- 二 补益社会,范导群体
- 三 尊重自然,美化整体
- “身体”思维篇
- 第六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思维的融通性特征
- 第一节 身体思维与宇宙本体的融通
- 第二节 身体思维与真理之境的融通
- 第三节 身体思维与生命价值的融通
- 第七章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思维发凡
- 第一节 道教神仙信仰的身体意蕴
- 一 “身”“神”合一:可感
- 二 寓理于情:可亲
- 三 显隐无间:可敬
- 第二节 道教生命炼养的身体思维发凡
- 一 “精”“气”“神”:一种宇宙景观
- 二 聚散之间:两重天地
- 三 寓“道”于“术”:生活世界
- 第三节 道教斋醮科仪中的身体意蕴
- 一 斋醮根据:身天一体
- 二 运演机理:以“礼”训身
- 三 价值功能:净身化民
- 结语
- 附录
- 一 道家身体哲学研究有感:理性的突破,身心的洗涤
- 二 对鲁迅“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的身体诠释
- 三 汉魏南北朝道教身体哲学建设论纲——兼论当代新道家哲学何以可能
- 四 论老庄的身道价值及其运思路径
- 五 生命何以超越?——对道家养生三要素的哲学考察
- 参考文献
- 后记 且修行 且写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