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新发现古代海洋世界中的文明互联互通。

内容简介

在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化中,海洋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来源,也是交通要道,是与邻国交流、贸易或进行战争的通道。或许正因为海洋的这些实际意义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古人也赋予了海洋以深刻的宗教和象征意义——从焦虑不安的航海者对海神的崇拜,到基于“酒色大海”和“孤岛”等概念的复杂文学手法。

人们甚至想象,在世界的边缘、海天交汇之处,存在着通往冥界和众神之境——奥林匹斯山的入口。在这些遥远的神秘海岸与地中海的轮廓之间,存在着一个可以无止境地探索和再发现的空间。

本书探讨了古代思想中海洋的现实意义与想象意义之间的持续互动,涵盖哲学、科学、造船、贸易路线、军事技术、诗歌、神话创作和图像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涵盖近两千年的历史,地域范围则涵盖欧、亚、非,展现了古代世界的文化与贸易在广义上的全球互联互通。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推荐序
  • 插图目录
  • 主编序
  • 缩写表
  • 引言 真实和想象的海洋与古代遗产
  • 古代遗产:布伦丹的故事
  • 光明与黑暗:布伦丹故事中的古典神话
  • 在地图上标注布伦丹
  • 结论
  • 第一章 知识
  • 简介
  • 荷马和赫西奥德
  • 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潮汐
  • 海流
  • 暗礁
  • 海深
  • 潜水
  • 学者叙述
  • 《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
  • 结论
  • 第二章 实践
  • 第三章 网络
  • 简介
  • 古代地中海世界做什么贸易?
  • 木材贸易
  • 海上金属贸易
  • 双耳罐的运输及其装载
  • 港口活动
  • 记录和装卸货物
  • 绞盘
  • 商船
  • 结论
  • 航海术语表
  • 第四章 冲突
  • 简介——或,在定义的海洋中漂泊
  • 知识及其局限性——古代海军史的来源
  • 不能强人所难——古代海军的作战能力
  • 战舰出现之前——海战,约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600年
  • 战舰崛起——海战,约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
  • 复杂性加强——希腊化时期的海战,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30年
  • 突破边界——海战,公元前30年到公元600年
  • 结论
  • 第五章
  • 岛屿的形成过程
  • (岛屿)陆地和海洋,岛屿和大陆
  • 岛屿的内陆
  • 岛屿和死后世界
  • 作为传奇景观的岛屿
  • 海岸
  • 第六章 旅人
  • 简介
  • 古代航海的一般条件和我们知识的基础
  • 东方列强以及腓尼基人的联系网络
  • 从不守规矩的局外人到雄心勃勃的参与者:海上希腊人
  • 最远至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的强化
  • 进军印度洋和君主制世界政策的意义
  • 罗马帝国和通往中国海之路
  • 古代航海及其遗产的最后一个梦想:横渡大西洋
  • 第七章 表现
  • 简介
  • 从“黑暗时代”到“希腊文艺复兴”(约公元前1200 —前700年)
  • 古风希腊和古典希腊(公元前700—前323年)
  • 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代(约公元前323年至约公元300年)
  • 结论:古代晚期(约公元300—500年)
  • 第八章 想象的世界
  • 简介
  • 地中海盆地:特里同尼斯湖和特里同河
  • 西方:福岛
  • 东方和南方:潘查岛和亚姆布鲁斯的太阳岛
  • 北方:希柏里尔人之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撰稿人介绍
  • 索引
  • 上海人民出版社·独角兽 “独角兽·历史文化”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海洋,不止是背景

    当我们将 “古代史” 与 “海洋” 这两个词并列时,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郑和宝船的巍峨身影,或是腓尼基商船在地中海的贸易航线。但本书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图景 —— 海洋不是历史的背景板,而是推动文明进程的能动主体。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其摒弃了传统陆地中心史观,将海洋视为连接而非隔离的媒介。通过考古发现、器物研究和跨文化比较,我们能看到波利尼西亚航海者如何凭借星辰与浪涌知识横跨太平洋,古印度洋贸易网络如何将罗马玻璃器皿运抵东南亚港口。这些叙事不再零散孤立,而是在海洋的联结下形成有机整体。海洋在这里既是通道,也是舞台,更是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催化剂。除了对文献记载的整理外,作者还分析沉船遗骸中的陶器分布、港口遗址的建筑格局乃至贝壳货币的流通范围。从这些沉默的证物中,重构出一个生动的古代海洋世界:希腊双耳瓶在北非海岸成堆出土,证明橄榄油贸易的规模;东南亚水域发现的波斯釉陶,揭示公元七世纪已存在跨印度洋商业网络。这些实物证据让历史叙述变得可触可感。本书的跨文明比较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不同海域的发展被置于平等地位进行考察,避免了传统西方史学中的地中海中心主义。在书中能同时看到中国汉代楼船的技术革新、阿拉伯三角帆船的航海优势以及维京长船的北方探险。这种平行叙事揭示出惊人规律:尽管相隔万里,各海洋文明都发展出类似的导航技术、贸易模式甚至神话传说。这种全球史观的落地实践,为古代海洋研究设立了新标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