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奥地利经济学派货币史研究巨著,抽丝剥茧地叙述了300年美国货币银行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美国货币体系从殖民初期到19世纪末期的演变;

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美联储的起源”;

第三部分确认了从1914年成立到1928年,促使美联储从成立之日起就几乎不间断地扩大货币供给的金融利益和思想意识,还分析了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团之间金融利益的一致性和冲突,如何影响了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第一任期美联储的政治倾向和行为,以及罗斯福政府第二任期的国际货币政策和国内银行金融政策;

第四部分阐明了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和美国政府如此急切地寻求在一个具有严重缺陷和通货膨胀幻象的古典金本位币制基础上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原因,并分析了导致金汇兑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瓦解的“内在矛盾”;

第五部分讨论了新政与国际货币体系,罗斯巴德对推动新政政策的根本转变并从中获益的经济利益集团进行了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部分 20世纪之前的美国货币和银行史
  • 20世纪之前的美国货币和银行史
  • 先令及银元操纵
  • 政府纸钞
  • 私人银行票据
  • 独立战争时期的货币金融
  • 北美银行
  • 美国的金银复本位币制时代
  • 第一合众国银行(1791—1811)
  • 1812年战争及其后果
  • 第二合众国银行(1816—1833)
  • 杰克逊运动与银行战争
  • 杰克逊主义者与1834年铸币法案
  • 从19世纪30年代到南北战争时期的分权银行体制
  • 自由市场的“中央银行”
  • 错误的开始
  • 开始运营
  • 地方银行的抵制
  • 萨福克银行的稳定效应
  • 萨福克系统的成本差异
  • 萨福克银行的倒闭
  • 南北战争
  • 绿背钞
  • 公共债务与国民银行体系
  • 南北战争之后:1865—1879年
  • 1879—1913年国民银行体系的金本位时代
  • 价格、工资和实际工资
  • 利息率
  • 生产力的突飞猛进
  • 资本形成
  • 1896年:美国政党体制的变革
  • 第二部分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 进步运动
  • 对国民银行体系的不满
  • “改革”运动的开端:印第安纳波利斯货币同盟
  • 1900年的金本位法案及其后
  • 查尔斯·A. 柯南特、过剩资本与经济帝国主义
  • 柯南特、货币帝国主义和金汇兑本位制
  • 雅各布·席夫为中央银行拉开了序幕
  • 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动设立中央银行
  • 最后推进阶段:与占优势地位的民主党过招
  • 结论
  • 第三部分 从胡佛到罗斯福:美联储和金融精英们
  • 早期的美联储(1914—1928):摩根的时代
  • 胡佛任期的美联储:哈里森和扬
  • 小尤金·迈耶的出场
  • 胡佛政府时期的迈耶
  • 新政:摆脱金本位
  • 银行及金融法规:1933—1935年
  • 马里纳·S. 埃克尔斯与1935年银行法案
  • 尾声:摩根家族的回归
  • 第四部分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
  • 古典金本位制
  • 英国面对的战后世界
  • 以4.86美元的比价回归金本位:坎利夫委员会及其后
  • 美国支持英国按4.86美元汇价回归金本位制:摩根与英国的关系
  • 20世纪20年代新的金本位制的确立
  • 运行中的金汇兑本位制:1926—1929年
  • 大萧条与英镑—黄金汇兑本位制的终结:1929—1931年
  • 后记
  • 第五部分 新政和国际货币体系
  • 20世纪20年代的背景
  • 新政第一阶段:美元民族主义
  • 新政第二阶段:美元的胜利
  • 结语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