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城市民俗节庆在构建地方认同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广州迎春花市和广府庙会为例。

内容简介

从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全球文化与城市本土文化冲突与融合背景下城市传统民俗节庆重塑地方认同的问题,由此提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对国内外地方认同理论与案例、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关系等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阐明了本研究的具体问题。对本书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文献研究,重新梳理广州迎春花市这一传统民俗节庆的历史演进与变化。对广州迎春花市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揭示了文化记忆在迎春花市塑造地方认同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世居居民、父辈移居者和新来者等不同群体地方认同建构存在差异等结论。总之,迎春花市建构起相对统一的地方认同。

介绍广府庙会的由来及引发的广泛争议。分析广府庙会参与地方认同建构过程,认为地方性是广府庙会引发争议的关键、政府在建构节庆地方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广府庙会地方认同建构过程是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总之,广府庙会建构出多元分异的地方认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地方认同建构的文化政治
  • 一、地方性建构地方认同
  • 二、时空框架下的地方认同政治
  • 第二节 城市民俗节庆中的地方认同
  • 一、民俗节庆与地方
  • 二、民俗节庆的地方认同建构
  • 第三节 地方认同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地方认同的定量研究
  • 二、地方认同的质性研究
  • 第四节 研究问题
  • 第五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章 广州民俗节庆与案例选择
  • 第一节 广州民俗节庆类型
  • 一、广州民俗节庆简介
  • 二、广州民俗节庆类型
  • 第二节 广州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
  •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与研究过程
  • 一、案例选择
  • 二、研究过程
  • 第四章 广州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建构
  • 第一节 迎春花市的形成历史
  • 一、广州悠久的种花赏花历史是行花街习俗形成的基础
  • 二、对外经济贸易的繁荣促进花市的发展
  • 三、常年性花市转变成岁暮花市
  • 第二节 迎春花市民间合法性基础与认同实践
  • 一、一体多元的春节文化记忆是地方认同的基础
  • 二、迎春花市文化实践增进地方认同
  • 三、广州市民对迎春花市的文化认同程度高
  • 第三节 迎春花市习俗的扩散与变迁
  • 一、迎春花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 二、迎春花市的文化功能不断增强
  • 第四节 迎春花市成为地方认同建构的场域
  • 一、迎春花市在认知、情感与意向三个层面积极影响地方认同
  • 二、迎春花市中不同群体的地方认同建构存在差异
  • 三、迎春花市的地方认同不断被协商
  • 第五节 小结
  • 一、迎春花市的市场交易功能弱化,地方文化符号意义增强
  • 二、迎春花市地方性对群体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三、拥有民间合法性的迎春花市也是地方认同协商的场域
  • 第五章 广府庙会的地方认同建构
  • 第一节 广府庙会的由来
  • 一、以宣传广府文化为主要目的
  • 二、借用北方的“庙会”这一文化符号
  • 第二节 广府庙会合法性争议
  • 一、广府庙会首先获得官方赋予的合法性
  • 二、广府庙会合法性的争议源于文化记忆的选择
  • 第三节 不同群体参与地方认同建构
  • 一、政府与民间互动建构地方认同
  • 二、地方性文化元素参与建构地方认同
  • 三、现代文化元素建构地方认同
  • 四、商业文化建构地方认同
  • 五、宗教场所参与地方认同建构
  • 第四节 广府庙会参与者的地方认同
  • 一、问卷调查与样本概况
  •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三、广府庙会参与者积极建构地方认同
  • 第五节 小结
  • 一、地方性是广府庙会引发争议的关键
  • 二、广府庙会建构广府地方认同
  • 三、广府庙会地方认同建构涉及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
  • 第六章 广州龙舟节的地方认同建构
  •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广州龙舟节
  • 一、村落传统习俗“扒龙船”
  • 二、现代体育赛事——“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 第二节 广州龙舟节的地方认同建构
  • 一、广州龙舟节获得官方与民间双重合法性
  • 二、商业行为对龙舟节地方认同建构的影响不显著
  • 三、男女性别差异并未引发认同争议
  • 第三节 小结
  • 一、广州龙舟节凸显广府地区端午节地方性特色
  • 二、广州龙舟节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
  • 三、广州龙舟节地方认同建构较为和谐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相关研究检索情况
  • 附录A—1 中文相关研究检索结果
  • 附录A—2 英文相关研究检索结果
  • 附录B 调研材料附录
  • 附录B—1 迎春花市调查问卷
  • 附录B—2 广州迎春花市访谈提纲
  • 附录B—3 广府庙会调查问卷
  • 附录B—4 广府庙会访谈提纲
  • 附录B—5 第二届广府庙会期间收集的宣传单
  • 附录B—6 第二届广府庙会媒体突出宣传“广府味”
  • 附录B—7 民俗调查问卷——趁景者
  • 附录C 访谈人员名单与主题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北帝诞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诞,民间称为拜北帝,北帝又称为真武帝君或玄武大帝。广州的仁威庙、三元宫、城隍庙都是供奉北帝的,与佛山的著名道教圣地佛山祖庙联系密切。泮塘 “三月三” 仁威庙会和黄埔波罗诞齐名,并称广州东西两大庙会。广州市道教仁威祖庙紧靠荔湾湖畔,始建于宋皇佑四年(1052 年),有近千年历史,历来是广州市民、外来游客和海外华侨华人新年祈福、接财神、拜太岁首选地方。由于多种原因,北帝诞庙会活动到 20 世纪 50 年代后停止。2002 年 12 月,经市政府批准,仁威庙移交市道教协会管理使用。经过市道教协会与荔湾区政府出资维修扩建,后于 2004 年 4 月 27 日举行了仁威庙重修落成典礼。2005 年,原西郊乡泮塘等村和仁威庙联合举办 “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荔湾区都举办盛大的北帝诞祈福活动。不过,2013 年仁威庙会在 2013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24 日(腊月二十四至元宵节),即农历的立春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时 21 天。另外,广州黄埔村北帝庙(又称玉虚宫)2007 年修缮完毕,当年恢复举办北帝诞庙会。2011 年珠村再现了北帝神 “游进”,广州人称 “菩萨行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