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册是总第3辑。

内容简介

本刊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

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跨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 学术焦点
  • 性别神话与思想及城市的复合体
  • 引言
  • 索尔的文化风景和洛温塔尔的地理记忆
  • 早期的宇宙和城市形态的性别特征
  • 柏拉图宇宙论中的马格尼西亚理想国和亚特兰蒂斯的神话
  • 性别是柏拉图世界的固有特征
  • 南极洲或对跖点世界:关于半球的第一个猜想
  •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的性别和地理
  • 欧洲城市思想中的东方渊源——风水学
  • 瓦尔特·本雅明与卡尔·荣格:理想城市和真实街道
  • 性别和现代城市的半球投射
  • 结论
  • 19世纪帝国都市风景:柏林闪灵、照片、火车、电影和汽车
  • 技术工具
  • 柏林纪事(1932):技术、记忆、经验
  • 技术的描述性历史
  • 铭记《柏林纪事》:科技潜能预测
  • 经验与贫乏
  • 历史的废墟
  • 游荡者洞观:漫步城市与人群体验
  • 一 关于方法的记忆
  • 二 当代社会类型/城市类型的衰减
  • 三 经验的辩证
  • 四 游子意象
  • 五 受难图景
  • 六 机械玩偶
  • 七 形单影孑
  • 八 文化辩证法
  • 对女性城市的阅读与书写:卡尔维诺、黑塞尔和本雅明
  • 一 女性城市中女人的缺失
  • 二 闲逛和作为写作场景的城市
  • 三 复归母体之路
  • 经典解释
  • 怀疑和探索:汉姆莱特性格的悲剧意义
  • 柏拉图的神义论
  • 一 古今神义论
  • 二 隐匿的哲学
  • 三 灵魂诗术
  • 结语
  • 文论前沿
  • 后现代科学视域中“物的返魅”
  • 一 物的祛魅与返魅
  • 二 后现代科学与物的返魅
  • 三 物的“返魅”与物性诗学
  • 修辞和逻辑的张力
  • 一 “修辞”和“寓言”概念的界定
  • 二 理论架构及其张力
  • 三 忏悔与辩护:语言的修辞游戏
  • 四 寓言式阅读的政治性
  • 五 结语
  • 论《芬尼根的觉醒》的媒介隐喻
  • 一 隐喻:以媒介看历史
  • 二 “反环境”:文学的审美自律性
  • 三 原型与陈词的转换:文学创新动力
  • 四 媒介变迁与文学的当代命运
  • 从荷马到但丁的欧洲文学之旅
  • 一 引言
  • 二 作者其人与写作背景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主体
  • 五 研究意义
  • 六 结语
  • 涵化之道
  • 自重出互见的相似诗考论——《西游记》《封神演义》二书之关系
  • 文字和字母的跨文化观察
  • 一 跨文化文字
  • 二 进入博物馆的文字和字母
  • 三 现在仍在使用的记录一种文化的文字和字母
  • 四 跨文化字母
  • 五 汉字应该插上跨文化字母的翅膀
  • 新著揽英
  • 本雅明、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
  • 尼采的哲学:本雅明历史唯物主义中游荡的幽灵
  • 现代主义与历史再现方式
  • 革命性的忧郁——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思想
  • 本雅明与广播电台
  • 试论本雅明媒介批判理论
  • 从本雅明到阿甘本:走向暴力批判
  • 《跨文化研究》稿约
  • Abstract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