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学者钱理群带你回到1948年,重新感受历史的洪流和个体的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1948这个典型年度作为切入点,从历史细节和个体生命感受入手,通过勾陈梳理大量时人日记、著作、报刊资料、后人回忆等,细腻还原了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及胡适、冯至、朱自清、沈从文、萧军、胡风、丁玲、赵树理等个体的处境和心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大时代里的个体生命史
  • 楔子
  • 一、面对转折——1948年1、2月
  • 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
  • 三、校园风暴——1948年4、5、6月
  • 四、诗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 五、批判萧军——1948年8月(一)
  • 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
  • 七、胡风的回答——1948年9月(一)
  • 八、“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
  • 九、战地歌声——1948年10月
  • 十、北方教授的抉择——1948年11月
  • 十一、南下与北上——1948年12月
  • 不算尾声
  • 年表 (1946—1953)
  • 参考文献
  • 我怎样想与写这本书——代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为何看完这本书对 “知识分子” 的印象并不太好。不能否认这些人有独特的群体智慧,可以引领、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先锋的、超脱的,有时候是变革的。但这些人中不少人也有自由散漫、脱离现实的毛病,拒绝意识形态,在一些不太紧要的东西上面附着了太多不着边际的价值。爱抽象的人和抽象的自由甚于人间真实的疾苦。当然他们大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不用唯物史观来看问题,因此他们抓住的主要矛盾和小老百姓感受到的主要矛盾有一些背离。看看我们当代的 “知识分子”(也许再没有这样划分的必要),有没有精英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脱离群众抱团取暖孤芳自赏的毛病?有多少人能创造基本社会价值?我觉得这是个挺沉重的话题。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中国文学及政治话语的来龙去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佳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