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富有前瞻性的姿态,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相关问题作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富有前瞻性的姿态,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相关问题作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从南沙群岛的法律地位、油气资源的开发情况、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等角度展开研究,逐层深入,提出有益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南沙群岛法律地位概况
  • 第一节 南沙群岛概况
  • 第二节 南沙群岛法律地位概况
  • 第二章 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概况
  • 第一节 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背景与国家实践
  • 第二节 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概念
  • 第三节 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法律特征
  • 第三章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困境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南沙群岛海域共同开发的困境
  • 一、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
  • 二、共同开发区位难以确定
  • 三、周边国家加紧对南海资源的单方面开发
  • 四、我国相应开发活动的缺乏
  • 五、复杂的国际局势
  • 第二节 南沙群岛海域共同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节 《斯瓦尔巴德条约》及其对南沙问题的借鉴
  • 一、《斯瓦尔巴德条约》的背景
  • 二、《斯瓦尔巴德条约》的主要内容
  • 三、“斯瓦尔巴德模式”的意义
  • 四、“斯瓦尔巴德模式”对南沙问题的借鉴
  • 第四章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法律基础
  • 第一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共同开发
  • 一、合作原则
  • 二、平等互利原则
  • 第二节 国际条约与共同开发
  • 一、概述
  •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第3款为重叠海域划界前的共同开发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 第三节 国际司法案例与共同开发
  • 第五章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管理机制
  • 第一节 现有共同开发区管理机制研究
  • 一、区域性多边超政府机制
  • 二、代表政府的双层次管理机制
  • 三、定期联络型协调咨询机制
  • 第二节 相关国家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管理机制研究
  • 一、越南国内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 二、菲律宾国内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 三、马来西亚国内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 四、中国台湾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 五、中国大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 第三节 构建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管理机制的设想
  • 一、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特点
  • 二、构建适于南沙问题的共同开发管理机制
  • 第六章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
  • 第一节 国际上通行的几种模式分析并比较
  • 一、石油合作协议的分类、内容及特点
  • 二、几种主要模式的经济分析
  • 第二节 南沙群岛海域共同开发区油气资源开采模式选择
  • 一、概述
  • 二、南沙群岛海域共同开发区油气资源开采模式选择
  • 第七章 南沙群岛共同开发区财税制度研究
  • 第一节 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税费征收理论研究及其对南沙争议海域共同开发的借鉴
  • 一、概述
  • 二、共同开发区财税征收模式比较
  • 第二节 南沙争议海域所涉各国油气税费制度或政策比较以及对共同开发区税收缔约问题的探讨
  • 一、南沙群岛周边国家油气税费制度或政策比较
  • 二、关于南沙海域共同开发区税收协定缔约问题的探讨
  • 第三节 中国在争议海域共同开发的税费征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一、南沙群岛共同开发区税费征收制度与国内税法冲突时如何解决
  • 二、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征收现状存在的弊端分析和建议
  • 三、我国税收协定争议解决机制问题
  • 第八章 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海洋油污的产生及危害
  • 一、海洋油污产生的途径
  • 二、海洋油污的危害
  • 第二节 控制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的国际规则
  • 一、涉及勘探开发污染的全球性公约
  • 二、涉及勘探开发污染的区域性公约
  • 三、勘探和开发海底矿物资源造成的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公约
  • 第三节 防止和干预船舶油污的国际公约
  • 一、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及修正案
  • 二、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 三、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
  • 第四节 对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过程中控制海洋油污的建议
  • 一、对控制共同开发中海洋石油活动产生油污的建议
  • 二、对共同开发过程中船舶油污控制立法的评价及建议
  • 第九章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与打击海盗活动
  • 第一节 《协定》的概况
  • 一、《协定》产生的背景
  • 二、《协定》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盗行为”与“武装抢劫船舶”定义之异同
  • 三、《协定》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 第二节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过程中预防与打击海盗的机制
  • 第十章 结论
  • 附录
  • 一、中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 (九)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管理暂行办法
  • 二、 菲律宾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一)菲律宾总统第370号公布令(1968年3月20日)
  • (二)菲律宾总统第1596号令(1978年6月11日)
  • (三)菲律宾总统第1599号令设立专属经济区及其他目的(1978年6月11日)
  • (四)菲律宾对于签署1982年海洋法公约之宣言(1982年12月10日)
  • (五)1987年菲律宾宪法第1条
  • 三、 印度尼西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一)印度尼西亚群岛国家宣言
  • (二)印度尼西亚海域法(1960年2月18日第4号法令)
  • (三)印尼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划分两国大陆架疆界协议(1969年10月27日)
  • (四)印尼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设立特定海床疆界协议(1971年5月18日)
  • (五)印尼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帝汶区域与阿拉福拉海划定特定海床疆界协议:1971年5月18日协议之补充(1972年10月9日)
  • (六)印尼共和国政府关于印尼专属经济区的声明(1980年3月21日)
  • 四、 马来西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一)石油矿法(Petroleum Mining Act, 1966)
  • (二)马来西亚大陆架法(Continental Shelf Act, 28 July, 1966)
  • (三)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法(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ct of Malaysia, 1984)
  • (四)马来西亚政府与泰王国政府关于设立马泰联合署宪章及其他问题协议(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Malaysi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Other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laysia-Thailand Joint Authority, 1990)
  • 五、 越南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
  • (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声明(Statemen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on the Territorial Sea, the Contiguous Zone,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Vietnam, 12 May 1977)
  • (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越南领海基线的声明
  • (三)越南石油法(Petroleum Law, 1993)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