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视野重新解读“清承明制”传统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勾勒明清世俗化社会的全貌,深入考察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内在继承性。作者着眼于地方治理的繁难、人事制度的琐碎、社会群体的复杂、生活秩序的变动,通过对幕府、镖局、会馆、塾师、侠客化僧人、恋世尼姑等社会组织和群体的细致梳理,多维呈现了明清世风世情的世俗化特征与继承关系。

本书结合宏观与微观多重视角,充分挖掘以文证史的潜力,生动的文笔与深刻的认识交相辉映,不仅是一部极具创见的明清社会史新论,更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通俗性的历史佳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认真”新说(代自序)
  • 上编 国家治理
  • 第一章 博访利病:访察体制与地方治理
  • 引言
  • 廉访官评:地方官员之访察体制
  • 访拿奸宄:访犯与访案司法实践
  • 窝访访行:访察体制之流弊
  • 结束语
  • 第二章 兴讹造言:谣传与民间信息传播
  • 引言
  • 鸳鸯错配:承平时期选秀谣传之四起
  • 邮讹造谤:动荡时期讹言之风传
  • 哄然讹传:其他相关谣传
  • 喜讹尚怪:谣传盛行的社会原因及其司法惩治
  • 结束语
  • 第三章 “无讼”抑或“好讼”:好讼社会的形成
  • 引言
  • “无讼”的理想境界
  • “好讼”社会诸面相
  • “好讼”社会成因分析
  • “息讼”观念及其司法实践
  • 结束语
  • 第四章 阴曹地府:文学中的阴司诉讼
  • 引言
  • 人治:清官的神化
  • “神治”:神判与阴判
  • 民间记忆中的天庭、地府
  • 阴司诉讼案例剖析
  • 结束语
  • 中编 制度溯源
  • 第五章 佐治检吏:幕府人事制度
  • 引言
  • 幕府:从帷帐到衙署
  • 入幕之人:“幕宾”“幕友”与“师爷”
  • 佐治检吏:幕宾职掌及主幕关系
  • 结束语
  • 第六章 护卫重赀:标兵与镖局的起源
  • 引言
  • 明代的标兵及其组织特点
  • 保镖的起源:从“标兵”到“标客”
  • 镖局的兴盛:从“标局”到“镖局”
  • 结束语
  • 第七章 招徕乡人:会馆的起源及其功能演变
  • 引言
  • 会馆起源蠡测
  • 会馆的正式形成
  • 会馆的功能及其演变
  • 结束语
  • 第八章 结万为姓:秘密社会与天地会的渊源
  • 引言
  • 秘密社会的起源
  • 明代的秘密社会
  • 天地会传说叙事的文化渊源
  • 天地会起源于明代说
  • 结束语
  • 下编 社会群体
  • 第九章 富不教书:塾师的生存状态及其形象
  • 引言
  • 塾师之种类、来源、出身及聘师仪式
  • 塾师之生存状态
  • 民间之塾师形象
  • 结束语
  • 第十章 清客帮闲:无赖知识人的形象重构
  • 引言
  • “清客”“帮闲”的起源及其流变
  • “清客”“帮闲”之生计及其伎俩
  • 民间之“清客”“帮闲”形象
  • 结束语
  • 第十一章 禅武僧侠:佛教僧人的侠客化
  • 引言
  • “鏖僧”“尚气和尚”:佛教之世俗化
  • “禅武”:僧人尚武之风
  • “僧侠”:僧人之侠客化
  • 结束语
  • 第十二章 花禅娼尼:尼姑的恋世情结及其世俗化
  • 引言
  • 尼姑出家:逃避还是宗教虔诚?
  • 尼姑在庵院的清修生活
  • 尼姑的恋世情结及其世俗化
  • “娼尼”的出现及勃兴
  • 结束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