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选编知名学者讲述吏治用人与反腐历史经验。

内容简介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用人要严把德才标准,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早在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吏治”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历代思想家与政治家在“澄清吏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吏治公开课:中国历史上的廉政与反腐》选编知名学者的讲稿,试图从多方面讲述中国历史上吏治用人与廉政反腐等方面的经验与得失,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选拔用人提供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PREFACE
  •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启示
  • 一、“治吏”重于“治民”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 二、唐朝吏治概述
  • 三、吏治败坏的历史教训
  • 四、造成吏治好坏起伏的诸种因素
  • 五、中国古代吏治的历史借鉴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选官制度的发展
  •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 三、选官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 中国历代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
  • 一、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同步产生、发展
  • 二、历代权力牵制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 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
  • 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涵
  • 二、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三、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文化
  • 四、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 五、深刻借鉴中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经验
  •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问题
  •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 二、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
  •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
  • 四、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影响
  • 五、关于法律文化自觉
  • 司马迁笔下的明君贤臣与开明政治思想
  • 一、司马迁笔下的明君
  • 二、司马迁笔下的贤臣
  • 三、司马迁开明的政治理想
  • 秦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及问责制度
  • 一、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行政体制是保障统一的重要条件
  • 二、秦汉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 三、秦汉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 四、秦汉帝国行政管理的运作方式
  • 五、秦汉行政建制中的监察制度
  • 六、秦汉官吏的问责制度
  • 霍光辅政:家族腐败的警示
  • 一、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 二、昭宣中兴,权倾朝野
  • 三、不学无术,家族腐败
  • 东汉的豪族与吏治
  • 一、两汉之际的豪族势力
  • 二、豪族的特征和结构
  • 三、刘秀抑制豪族的政治措施
  • 四、吏治苛刻问题
  • 魏晋南朝监察制度的变迁
  • 一、御史虚设与校事刺举
  • 二、多元监察与种种制约
  • 三、结怨权贵,位望下降
  • 北魏、北齐监察制度的确立与衰败
  • 一、候官司察非违
  • 二、从弹劾权贵到劾治下吏
  • 三、排斥异己的工具
  • 贞观之治的廉政启示
  • 唐代的铨选制
  • 一、铨选制的逐步完善
  • 二、铨选制的流弊
  • 三、如何认识铨选流弊的产生及其原因
  • 唐代流外官的考课制度
  • 一、流外官考课的内容与方式
  • 二、考课与流外官的仕途
  • 三、流外官考课的政治意义
  • 从《资治通鉴》看历史如何资治
  • 一、通过历史叙事来表达思想,提出自己的政治关怀
  • 二、通过历史叙事展开对现实的批判
  • 三、通过历史叙事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 一、朱元璋把教化民众放在第一位
  • 二、朱元璋如何在乡村推行教化
  • 三、用法律压制人,不如用心感动人
  • 四、明朝如何表彰善行
  • 嘉隆万时期的吏弊走向与政局演变
  • 一、嘉靖时期:海瑞对君臣败政废事的指斥
  • 二、隆庆时期:海瑞对阁部大臣因循害政的讥讽
  • 三、万历时期:海瑞对依法治腐的呼吁
  • 四、腐败葬送改革:明代变革式微的主因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