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陷入”到“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全新判断。

内容简介

为何中美“注定要共存”?如何看待中美双边竞争状态?哪些因素会影响发生战争的概率?跨越陷阱的方法隐匿在何处?“修昔底德陷阱”对21世纪的世界有哪些现实意义?…………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

艾利森认为“识别陷阱的目的是避免落入陷阱”。对中美两国来说,只有保持克制、理性的态度,规避战略误判,管控竞争,加强协调、对话与合作,才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进而促进竞合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引言
  • 第一章 再论修昔底德陷阱
  • 第二章 结构性变化
  • 经济竞争
  • 金融竞争
  • 技术竞争
  • 军事竞争
  • 外交竞争
  • 国际秩序的未来
  • 第三章 中美真的“注定要有一战”吗?
  • 通向战争之路
  • 第四章 跨越陷阱的方法
  • 认识和接受结构性现实
  • 应用历史学的价值
  • 重新定义中美关系
  • 冷战中可供借鉴的经验
  • 后记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 关于CCG
  • 关于《CCG对话全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问答式的阐述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一观点与修昔底德陷阱所蕴含的信息不谋而合。然而,一些人错误地将历史模式定型,预言中美之间必将爆发战争。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梳理了过去 500 年间 16 个他认为可归入 “修昔底德陷阱” 的案例,其中 12 个案例最终走向了战争。他强调,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到守成国的主导地位时,战争风险便会增加。这一理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但也受到诸多质疑。在分析中美关系时,艾利森显然是以美国视角为出发点的,他对中国民族性的判断多基于西方汉学家的论述,而非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全面研究。将西方大国的历史案例简单地套用在拥有独特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传承的中国身上,显然存在偏离实际的问题,容易误导人们。因此,尽管 “修昔底德陷阱” 值得研究和借鉴,但将其简单地套用在中美关系上则显得不切实际。然而,我们认为中美之间是可以避免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历史发展与以往有着根本性差异。首先,战后世界长期维持了相对和平的状态,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财富增长,美好生活对广大普通人来说不再遥不可及,因此战争是违背人民意愿的。其次,多个有核国家的出现使得核战争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一旦发生,“相互保证毁灭” 的机制将威胁整个地球。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迷信 “陷阱不可避免” 并挑起战争只会造成双方巨大损失。事实上,艾利森并非要借 “修昔底德陷阱” 宣扬宿命论,他旨在提醒我们采取行动,积极主动地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在《注定一战》中也提到了 4 个未走向战争的案例,并提出了避免落入陷阱的 “12 个方法”,这对我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历史的警钟长鸣,我们应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有责任共同维护和平稳定,推动全球繁荣与发展。通过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扩大合作,我们完全有可能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