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工智能浪潮澎湃时代,洞悉计算机的“思维”奥秘。

内容简介

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和语言模型不断进步,了解这些技术的含义和潜在陷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作为享誉全球的跨技术和设计学科思想家,前田约翰利用他的丰富经验,为企业、产品设计师和决策者提供了可行的指导。通过深思熟虑和偶尔异想天开的例子,他构造了一个可以描述任何机器学习系统的关键功能的框架,并展望了可以如何使用它们来创造富有包容性和改变世界的产品。对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机器如何“思考”以及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的人来说,本书都不容错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合流:科技与艺术未来丛书》之前
  • 引言
  • 第一章 机器循环运行
  • 1 计算机擅长通过循环重复自己
  • 2 硬件可见,软件不可见
  • 3 人类是最早的计算机
  • 4 递归是最优雅的自我重复方式
  • 5 循环坚不可摧,除非程序员出错
  • 第二章 机器能无限变大
  • 1 接受指数思维一开始感觉不自然
  • 2 循环中包含的循环打开新维度
  • 3 对十的次方的两个方向保持开放的心态
  • 4 与人的尺度脱节对你有害
  • 5 计算机比我们更擅长合作
  • 第三章 机器是有生命的
  • 1 判断一个物体有没有生命,曾经很简单
  • 2 仿生科学正在经历一场复兴
  • 3 艺术家的视角让你保有好奇心
  • 4 生活由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来定义
  • 5 保持大胆,计算机就不会取代我们
  • 第四章 机器是不完整的
  • 1 适时的设计比永恒的设计更重要
  • 2 设计圣殿没有统治21世纪
  • 3 完美不如理解
  • 4 一个不完整的想法只有经过迭代才能成为好想法
  • 5 情绪价值是一种刚需,而非锦上添花
  • 第五章 机器可以被测量
  • 1 遥测让你拥有某种心灵感应的能力
  • 2 更好地了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 3 数据科学在全局层面控制逻辑解释
  • 4 将一个想法付诸实践比祈祷它是正确的更可靠
  • 5 自动化势不可当,但无人对此负责
  • 第六章 机器让失衡自动化
  • 1 科技行业正在孕育排斥
  • 2 大数据的结论需要与真实人群密切相连的厚数据
  • 3 我们应该期待人工智能和我们一样愚蠢
  • 4 开源是通过计算设计公平的一种手段
  • 5 关心人类
  • 致谢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单不是简陋,是精准的共情

    这本书不聊高深的技术术语(还是有一些,不过确实不多),而是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的智能音箱总把 “打开空调” 听成 “打开烤肠”,为什么老年人总被复杂的 App 界面逼到抓狂。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数字产品的设计往往陷入 “工程师思维” 的陷阱 —— 功能越堆越多,操作逻辑却越来越反人性。他举了个扎心的例子:某医院挂号系统要求患者先选择科室再填写症状,结果 80% 的人在第一关就卡壳,因为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心血管内科” 和 “心脑血管科” 的区别。这种设计背后,是开发者对用户认知能力的误判,也是典型的 “人机沟通断层”。书中反复强调 “简单法则” 的核心:少即是多,但少得恰到好处。比如微信的 “按住说话” 功能,老人小孩都能秒懂,背后是对用户行为模式的深度洞察。作者提出 “三秒测试”:如果一个功能不能让用户在三秒内理解其用途,就应该被重新设计。这种思路与麦拉宾沟通原理不谋而合 ——55% 的交互体验来自视觉设计,38% 来自操作反馈,只有 7% 依赖文字说明。最精彩的章节是对 “人机沟通事故” 的剖析。作者提到 2018 年某导航软件因语音指令模糊,导致用户深夜开进玉米地的案例。这类事故看似技术漏洞,实则是设计者忽视了 “场景化沟通”:夜间驾驶时,人的注意力下降 70%,指令必须比白天更简洁、更强调优先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大化你身边的观点的多样性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