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社会单身群体思想、生活、消费状况全景式诊断,一书道破日本单身社会根本成因。

内容简介

在日本,1980年,有家庭主妇的家庭是1114万户,如今双职工家庭则达到了1000万户以上。

2015年,男性的终身未婚率为23.4%,女性为14.1%;2015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为29.4岁,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比1990年均推迟3岁。

近年来,共同生活20年以上的“熟年离婚”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40岁以上未婚女性不愿结婚;2035年,将有4成男性和3成女性以终身无子状态度过一生。

随着未婚率、非婚率、离婚率逐年攀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的不断增加,2035年,日本将有一半人口是单身。日本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在率先成为“超单身社会”。

本书以大量数据立论,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的成因,以及个体的生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提出“单身经济”崛起的商机和对应策略,并对未来的两性关系发展提出大胆预测。

无论是否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成为“单身者”的风险。但单身并不意味着切断与他人的所有连接。只要提升“独自生活的能力”,好好“爱自己”,即便一个人也能享受幸福的单身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持续增加的单身人口
  • 终身未婚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 未婚人数增加的原因
  • 未婚者是“社会公害”吗?
  • 比终身未婚率更严峻的终身无子率
  • 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结婚观念
  • 结婚的利与弊都和钱有关
  • 第二章 社会不接受单身的人
  • “有9成的人想结婚”是一个谎言
  • 职场女性的增加加速了日本社会的非婚化
  • 工作越出色的职场女性,其未婚率越高
  • 女性的“高嫁”想法
  • “单身骚扰”——社会对未婚者的精神虐待
  • 不结婚的人不能晋升
  • 日本社会不接受缺乏协作能力和共情能力的人
  • 第三章 男人们厌婚了吗?
  • 男人们失去谈恋爱的能力了吗?
  • 男人没有能力做爱了吗?
  • 男人不会表白了吗?
  • “交往前要表白”的文化从何而来?
  • 日本男人与生俱来的被动性格
  • 男人是因为没钱才结不了婚吗?
  • 男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喜欢年轻女性的原因
  • 如何分辨不结婚的男人?
  • 第四章 结婚后又回到单身的人
  • 孤独的老龄单身女性
  • 每3对夫妻就有1对离婚的时代
  • 不断增多的“熟年离婚”
  • 离婚的主导权在于妻子
  • 丈夫们需要一个“人生三段计划”
  • 夫妻双方均为初婚的比例下降,再婚比例逐年上升
  • 江户时代的离婚率居世界首位
  • 江户时代的离婚也是因为“钱”
  • 江户时代的男女都很自立
  • 离婚后容易轻生的现代日本男人们
  • 过于依赖彼此的日本夫妇
  • 单身家庭将达到4成
  • 将家人视为自己责任的悲剧
  • 第五章 单身族们的消费
  • 引领消费的单身者们
  • 单身男性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家庭的消费
  • 一个人生活的时间增多
  • 消费的单位从“群体”变成“个人”
  • 随时代而变化的消费意识
  • 从物质消费到体验消费,再到情感消费
  • 正因为尚未完成,才能持续产生成就感
  • 消费的形态正在发展为“个体对个体”
  • 第六章 单身社会的未来
  • 单身生活者不幸福吗?
  • 已婚者和单身者的“幸福仓库”不一样
  • 单身社会并不是孤立社会
  • “单身充实”这类词语出现的原因
  • 独自生活的能力是必备能力
  • 独自生活的前提是与他人建立起联系
  • 要想独自生活,必须要爱自己
  • “真正的自己”在哪里?
  • 技术奇点与单身社会
  • 家庭和单身社会并不是对立的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的现象,需要有新的应对方式

    本书提到了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关于婚嫁的通常性选择。无论是女性的结婚意识,还是公司、社会的体制,都在影响、推动着男性选择结婚,所以才会有日本上个世纪 60 年代 “全民皆婚” 的时代。在随后的 70 年代,中国也是如此。对于现在 60 岁以上的已婚男性而言,他们一直享受着当时那个时代的恩惠,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发现。反过来看,这也能证明男性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力量结婚。因为,如果周围的人,周遭的社会氛围,没给男性筹备好、創造出结婚的必要条件,男性就无法靠自己的能力结婚。这观点听起来扎心😂,可仔细一想,还真的是事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有独居的能力吗?

      2022 年读完的第 2 本书🎯52 本
      独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会面临独居的时候,被迫或者是主动 “单身” 独居不意味着与世隔绝,恰恰相反,需要你与世界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起联系,这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好好独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一辈子都在做选择题

        日本这个国家总能在社会面问题上,走出一对又一对的概念,以前有老年社会,后来又渗透老年社会,再后来又出现了超老龄社会。包括这个单身社会也是目前出现了超单身青年,这个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说法。一个人活一辈子,其实都在需要选择。结婚这个趋势持续不可持续,可能是因为他的根源就是,对于两个完全独立的男女关系来讲,天然存在不公平。但是两个人在一起繁衍后代,这种天然的行为,应该在新的未来方向也会有新的叙事产生,我们不必太过于悲观。选择单身或选择洋芋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至少对我自己来讲,人这一辈子起码要尽量多的体验生活,不同的地方,而不是将一个节奏循环到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