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周天勇、刘元春、姚洋……国家经济智囊联袂发声,重磅解读中国经济增长新势能。

内容简介

当下的世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在这样一个经济拐点时期,如何反思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从政策出发,凝练、拆解“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国内市场的重要战略基点;从民生出发,厘清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增长、企业瓶颈突破的核心路径。深刻答疑内生增长的经济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现大循环、双循环之间新的拓展空间。

在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在“十四五”的开局之际,本书为你提供理解经济布局新思路、把握时代机遇新走向的参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 钟正生:中国经济展望
  • 一 发展势能与韧性
  • 二 料峭春来
  • 三 政策审慎回归
  • 复苏之路
  • 刘世锦:谁是经济复苏下半场的主角
  • 周天勇:疫后走出经济困境的改革、发展和调控之策
  • 刘俏:疫后中国经济政策如何选择
  • 彭文生:疫苗后经济何时重回正轨——不同步的全球时间线
  • 一 疫苗已成抗疫关键
  • 二 新冠疫苗消退疫情的三个优势
  • 三 各国民众接种意愿均较高
  • 四 谁先获得疫苗?高低收入国家先后有别
  • 五 高收入国家疫苗接种快于中低收入国家
  • 六 全球疫苗接种不同步的时间线
  • 七 2021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继续领跑
  • 八 疫苗落地后经济扰动可能增大的关键节点
  • 李奇霖:出口之王
  • 解码双循环
  • 楼继伟: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和法治
  • 彭文生:如何理解内外双循环
  • 一 经济循环与两大思想流派
  • 二 量的循环:扩大消费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三 质的循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四 数字经济:质、量并举,“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
  • 姚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 一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 二 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三 实现双循环新格局应该做什么
  • 四 小结
  • 李伟: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张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六大内外支柱
  • 李奇霖:内循环靠什么
  • 一 外循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 二 如何推动内循环
  • 钟正生:促进内循环的关键抓手
  • 一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逻辑起点
  • 二 增强企业投资空间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载体
  • 三 做大做强都市圈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一役
  • 四 做稳做实外贸基本盘是构建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 洞见“十四五”
  • 徐林: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 一 合理引导未来增长预期
  • 二 稳定经济增速的主要出路和举措
  • 刘元春:未来5年中国将如何发展
  • 汪涛:“十四五”规划有何可期
  • 沈建光: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四五”三大突破
  • 刘世锦:补短型增长和升级型增长
  • 一 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重要变量
  • 二 补短型增长与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 三 升级型增长
  • 四 与两类增长相适应的重要改革
  • 五 改革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仍未过时
  • 参考文献
  • 李伟:未来10年的政策环境——不会太紧
  • 中国与世界
  • 黄奇帆:加入CPTPP是应对新变局的战略选择
  • 李丰:看懂全球化/逆全球化
  • 王松:美联储QE印钱流向何方?
  • 张礼卿:美元的未来
  • 一 长期视角
  • 二 中短期视角
  •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 资产指南针
  • 徐高:全球再循环的资产价格含义
  • 洪灏:价值王者归来
  • 肖立晟、尤众元:中国经济周期模型与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 一 中国经济周期模型
  • 二 经济周期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 三 经济周期下的行业配置策略
  • 四 可以穿越周期的行业
  • 五 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回顾与对近期股市的分析
  • 六 外资的配置与根据周期模型制定的策略
  • 七 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股市收益定量分析
  • 八 总结
  • 林采宜、胡奕苇:中国住宅地产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 一 人口和收入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础
  • 二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能繁荣多久?
  • 陆挺:人民币会持续升值吗?
  • 管涛: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
  • 一 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
  • 二 进一步适应汇率波动新常态
  • 三 主要结论
  • 政策新议题
  • 刘尚希:赤字货币化是当下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合理选择
  • 一 货币数量理论已不合时宜,需要从“货币状态”来考虑“货币超发”问题
  • 二 财政货币政策要放到同一参照系才能真正协同协调,形成合力
  • 钟正生:也论中国要不要赤字货币化
  • 徐高: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
  • 一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
  • 二 需求不足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阻塞
  • 三 我国没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时候
  • 杨涛:厘清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
  • 陈利浩:“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市场机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掌握工业,深化生产技术

    在当下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健的内生增长,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众多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由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等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联手打造的这本《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及面临的挑战,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逻辑、把握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双循环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格局,是本书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一战略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需潜力,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书中对双循环战略的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也为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在书中,作者们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中国经济在内生增长方面的显著成就。他们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同时,作者们也指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实现消费升级。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可以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双循环战略的顺利实施。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宏观好书

      问题好大,看的也迷迷糊糊,但还是感觉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近几年的经济情况

        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提高生产率等内部因素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方式。相比于依赖外部因素的外生增长,内生增长更加可持续,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内生增长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部因素的贡献逐渐减弱,内部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一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导致技术进步缓慢;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内生增长的发展。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