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大中城市为立足点展开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戏曲发展的研究,尤其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长春等戏曲观演重镇作为个案,进行重点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中国现代戏曲史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探讨抗战时期沦陷城市的演艺生态与戏曲的生存状况。

当时在日伪当局的统治下,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政治环境、时代主题、经济状况、民众心态均有明显改变,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演艺生态。虽然戏班、艺人聚集于此,从事戏曲的创作、演出和改革,但他们需要在侵略者控制、利用的夹缝中努力求生。

这里的诸多剧种陷入了不同的境遇,从业者的志趣、立场出现明显分化,戏曲编演也有了正反两面独特的题旨和追求。

因此,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分析,我们试图了解上述变化对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用历史经验、戏曲规律为当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热点问题提供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 沦陷区的范围
  • 二 城市生态与戏曲的成熟、发展
  • 第一章 日伪统治与沦陷城市的戏曲生态
  • 第一节 抗战初期沦陷城市戏曲的停演和恢复
  • 一 沦陷城市戏曲的停演
  • 二 日伪统治的确立与梨园市场的逐渐恢复
  • 第二节 日伪对戏曲的控制
  • 一 对剧本严格审查
  • 二 对舞台演出的控制、弹压
  • 三 组织伪戏曲研究会、伪戏曲协会
  • 第三节 日伪对戏曲的利用
  • 一 以戏曲作为庆祝和娱乐的手段
  • 二 利用戏曲营造虚假繁荣
  • 三 利用戏曲传播负面信息
  • 第四节 日伪摧残、迫害戏曲艺人
  • 一 镇压爱国艺人的抗敌活动
  • 二 胁迫戏曲演员演出
  • 三 敲诈、勒索戏曲艺人
  • 四 调戏、凌辱戏曲坤伶
  • 五 艺人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第二章 沦陷城市中梨园界的对敌斗争
  • 第一节 梨园界对敌斗争的各种形式
  • 一 停止或拒绝演出,以示反抗
  • 二 以戏曲表演为武器的对日斗争
  • 第二节 梨园界对日斗争的价值及影响
  • 一 教化民众、宣传抗日的有效工具
  • 二 阻碍日伪当局对戏曲利用
  • 三 提升了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
  • 第三章 沦陷城市中戏曲的生存境况
  • 第一节 京剧繁荣的延续及其表现
  • 一 京剧艺人的成长
  • 二 舞台技艺的提高
  • 三 新编剧目的涌现
  • 四 票友、票房的活动
  • 第二节 越剧变革与新越剧的诞生
  • 一 女子越剧的兴盛与早期文戏改良(孤岛时期)
  • 二 “新越剧”改革与女子越剧的成熟
  • 第三节 沪剧的繁荣与新面貌
  • 一 市场火暴与演出场所的转移
  • 二 沪剧的改革与现代化
  • 第四节 评剧的兴盛与艺术传承
  • 一 评剧演出阵地的变化
  • 二 评剧艺术的进一步精进
  • 第四章 沦陷城市中部分剧种发展的原因
  • 第一节 演出竞争与艺术合作
  • 一 激烈竞争的促进
  • 二 艺人合作的推动
  • 第二节 戏曲教育的持续与发展
  • 一 科班教育
  • 二 戏曲学校
  • 三 手把徒弟
  • 第三节 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 一 戏曲报刊、书籍
  • 二 唱片的灌录和发行
  • 三 电台的播送
  • 四 戏曲电影的拍摄放映
  • 结语
  • 一 外部生态与两种文化侵略
  • 二 内部生态与两种戏曲运作机制
  • 附录一 “孤岛”时期上海越剧女班聘请编导创作情况一览(部分可考剧目)
  • 附录二 全面沦陷时期上海越剧女班聘请编导创作情况一览(部分可考剧目)
  • 附录三 沦陷城市主要戏曲报刊发行情况一览
  • 持续办刊
  • 创刊
  • 附录四 沦陷城市主要戏曲书籍出版情况一览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二)北京市档案馆
  • (三)上海市档案馆
  • (四)南京市档案馆
  • (五)天津市档案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