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硅与血铸就的教训,揭露日本IT制造业如何错失互联网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揭示了日本制造业的四大教训: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

过于苛求对市场需求无益的性能与指标,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在研发上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过度依赖匠人精神与手工艺者的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严重影响了产品量产化。

对先进技术缺乏以往专长的模仿创新精神,反应迟钝,因此落后于同行业。

本书还呼吁日本企业重新重视模仿创业元素,以及发扬自身的技术整合优势,以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实现制造业的反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我的半导体技术人生
  • 首相真的理解“制造业”吗
  • 奥巴马总统突然造访AMAT
  • 奥巴马真心寄望美国回归制造业
  • 停留于考察、分析层面的“制造业白皮书”
  • 我于日本半导体产业高峰期入职日立
  • 借调尔必达,见证惊人现实
  • 国家项目“Asuka计划”的失败
  • “咎由自取”后仅拿到100万日元退休金
  • 我为何对技术实力抱有疑问
  • 第2章 何谓半导体
  • 对半导体制造的误解
  • 半导体到底是何方神圣
  • 摩尔法则与精密化
  • 如何制造半导体
  • 仅凭一个按钮无法制造半导体
  • 第3章 DRAM溃败与技术文化
  • 追求极限性能的技术文化的确立
  • 电脑界的更新换代
  • 陷入“创新窘境”的日本
  • 处于劣势的低成本制造技术
  • 尔必达的成立与经营破产
  • 2年内市场占有率锐减的原因
  • 统一性的NEC与一点突破的日立
  • 将工作细分化的NEC技术文化
  • NEC技术人员洁癖症似的工作状态
  • 对“技术开发”一词的不同理解
  • 日立的“万岁”,NEC的“失望”
  • 日立和NEC,技术实力孰优孰劣
  • 尔必达与三菱技术实力的差异
  • 身兼多职的三菱职员
  • 三菱、尔必达、晶圆代工厂的DRAM比较
  • 三菱的DRAM文化和技术实力
  • 为何三菱职员能够受到好评
  • 尔必达应有的姿态
  • 第4章 尔必达和三星电子的差异
  • 尔必达为何破产
  • 30年丝毫未变的DRAM制造技术
  •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是为时已晚
  • 三星电子技术力量的特征
  • 研发与批量生产并无明显分界线的组织体系
  • 设备不变,流程不变
  • 不以100%的成品率为目标
  • 230人规模的市场调研专员
  • 当机立断、出类拔萃的专务董事们
  • NEC再次陷入困境
  • 【专栏】NEC退出智能手机市场“DoCoMo手机家族”告终
  • 旧NEC电子工厂的将来
  • 为何NEC生产不出自主品牌的智能机
  • NEC曾领跑世界的辉煌历史
  • 半导体业务全部外迁,NEC开始萎靡不振
  • 洋葱剥完皮后还剩下什么
  • 【专栏】三星电子惊人的信息收集能力
  • 前田和夫的入门系列
  • 第5章 一成不变的日本技术文化
  • DRAM衰败,日本半导体产业崩溃
  • 红瑞萨、蓝瑞萨
  • 瑞萨领导放话“不要写、不要说”
  • 日本半导体的“读杂志经营模式”
  • 转战SOC是否为明智之举
  • SOC是利基的集合
  • 强势启动国家级项目
  • 参与Selete和Asuka计划
  • 部长和社长都是温水里的青蛙
  • Selete成立15周年和Asuka计划结束
  • NHK节目:反攻的剧本Ⅱ
  • 官员们应自问:是否有点太自大
  • 为何不提Asuka计划
  • ASPLA的悲惨结局
  • 东日本大地震凸显了瑞萨的存在感
  • 瑞萨那珂工厂的三点疑问
  • 丰田失算,不知不觉陷入单极集中
  • 为何不能找工厂进行替代生产
  • 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的企业为何会出现赤字
  • 价格控制权掌握在汽车制造商手里
  • 不良率为零
  • 不良率为零的思想如同核电的安全神话
  • 对瑞萨新社长的期待
  • 前社长的话彰显瑞萨自主决策能力的欠缺
  • 瑞萨的社员们走在荆棘路上
  • 根源在于30多年前形成的技术文化
  • 第6章 日本电视产业崩溃的原因
  • “索尼派”丈夫和“瑞萨派”妻子之间的对话
  • 追求高画质、超薄是技术人员的自我安慰行为
  • 对创新的错误认识
  • 索尼技术人员的创新观
  • 创新一词越流行,创新越难实现
  • 电视和手机:一对加拉帕戈斯化的难兄难弟
  • “卖掉生产出的东西”是错误观念
  • 对市场调研也存在错误认识
  • 市场营销的本质
  • 用模块方式生产电视成为可能
  • 第7章 英特尔危机与晶圆代工业霸权之争
  • 半导体行业企业排名变迁启示
  • 产品更新换代导致技术陷入无用之地
  • 英特尔CEO突然宣布辞职
  • 英特尔陷入“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困境”
  • 潜伏于英特尔发展历史中的困境
  • 英特尔史无前例的误判
  • 英特尔放跑大鱼,三星捡了便宜
  • 如若英特尔把握良机,历史是否因此改变
  • 半导体企业三巨头转战晶圆代工业
  • 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能否获得成功
  • 肥水不流外人田,新CEO依旧来自公司内部
  • 三星来势汹涌,矛头直指中国台湾企业
  • 第8章 日本过人的技术实力究竟在何处
  • 面对更新换代,技术力量显得苍白无力
  • 日本人究竟擅长什么
  • 两个现象:共同进化和共同退化
  • 主要设备及其生产制造龙头企业
  • 日本强势产业的共同点和弱势产业的共同点
  • 衰弱的日本制造设备的代表:曝光设备
  • ASML为什么能跃居第一
  • ASML提高吞吐量的秘诀:减少机器误差
  • 日本半导体业的另一特点:从设备引进到投入生产周期过长
  • 日本制造设备绝对强项的代表:清洗设备
  • 聚焦日本最强技术能力
  • 第9章 成为创新的弄潮儿
  • 为何日本能成为世界第一
  • 新概念:创新型模仿者
  • 模仿使人类进化,模仿使文明发展
  • 模仿者坐享其成
  • 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模仿产业
  • DRAM产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彻底的模仿
  • “模仿就能成功”不是绝对真理
  • 模仿的能力和步骤
  • 日本半导体及电器产业应重拾模仿优势
  • 新市场究竟身在何处
  • 开辟新市场不需要任何的技术研发
  • “发明大王”爱迪生手中的“漏网之鱼”
  • 你想怎样改变世界
  • 经营者和技术者都要亲力亲为、奔向海外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很喜欢这本书,保持对于制造业的尊敬。

    会买一本纸本的放着,成书不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汤之上隆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工艺,而短板在于市场营销;日本人擅长对技术的持续改进,而不适应技术的频繁变更;日本人擅长在生产中积累隐性知识,而不擅长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竞争。隐性知识指的是无法用文字和公式来表达的默会知识。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像清洗、干燥设备和匀胶显影机这样涉及液体材料处理的环节,日本企业仍然占据垄断优势。因为这些环节要对设备和液体进行极细致的整合,整个过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须依靠长年积累的隐性知识,这就让竞争对手很难追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阅读此书,日本的电子和通讯业为什么落后,再结合日本缺什么?一书阅读,答案会更明确。我的理解除了美国对其打压的外部环境,如果从日本自身找原因,可以归纳总结这样几条:一是在更大的格局和视野上看,日本人还是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为了所谓的自己好,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完美,为了洁身自好没有什么责任。拒绝了用更加开放的胸襟包容和学习。二是太好自为师,自为是,认知上的狭隘和局限。貌似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实质上还是在剑走偏锋,展示自己多么了不起,却没有回到技术的市场化去思考技术创新的本质究竟为什么?三是对真正的创新到底如何可持续。从华为的选择课程中华为在创新上从需求驱动到愿景驱动创新,但从根本上还是更根本上引领并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日本的问题在于为技术而技术的创新,忽视了创新的本质。所以好好阅读此书?可以让自己有更根本的理解根本的责任,创新的本质,格局的意义等推荐阅读。

          1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