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5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我国证券市场推行注册制后,IPO财务要怎么准备、怎么执行,公司才能顺利上市。
内容简介
作者基于辅导IPO公司的实务经验,搭建了包含三个维度的IPO财务框架,这三个维度分别是:选择适当的IPO会计方法,建立有效的IPO内部控制,防范出现IPO财务操纵。
本书通过理论和实务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论述了新收入准则、研发投入、股份支付等重点主题的IPO会计方法,深入探讨了IPO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框架和要点,以及中介机构IPO财务核查的导向和程序等问题,并给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IPO财务解决思路。
本书将给那些准备IPO或者正在IPO的企业高管、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和监管部门,提供清晰的IPO财务思维以及专业可靠的实践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第1章 IPO财务的框架和重点
- 1.1 IPO注册制和会计准则变更
- 1.1.1 IPO注册制带来的审核机制变化
- 1.1.2 注册制下IPO财务方面的变化
- 1.1.3 会计准则层面的IPO财务变化
- 1.2 IPO财务的框架、特征和重点
- 1.2.1 选择适当的IPO会计方法
- 1.2.2 建立有效的IPO内部控制
- 1.2.3 防范出现IPO财务操纵
- 1.2.4 IPO财务框架下的重点问题
- 第2章 新收入准则的特征、会计判断及在IPO中的运用
- 2.1 新收入准则的特征和相关会计判断
- 2.1.1 新收入准则较原准则的立场变化
- 2.1.2 新收入准则和原准则在收入确认层面的对比
- 2.1.3 新收入准则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改进
- 2.1.4 新收入准则存在的重大会计判断
- 2.1.5 新收入准则下对IPO收入确认方法的预测分析
- 2.2 里程碑法的原理及在IPO中的具体运用
- 2.2.1 原准则下里程碑法的原理和缺陷
- 2.2.2 新收入准则下使用里程碑法的新探索和新问题
- 2.2.3 里程碑法在医药CRO行业IPO中的运用
- 2.2.4 里程碑法在建筑设计行业IPO中的运用
- 2.2.5 不同行业运用里程碑法的异同
- 2.2.6 IPO中对里程碑法可能存在的盈余操纵的关注
- 2.3 定制软件开发的收入确认方法
- 2.3.1 定制软件开发IPO收入的确认方法
- 2.3.2 原准则下的收入确认困境
- 2.3.3 新收入准则下定制软件开发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 2.4 信息系统集成的收入确认方法
- 2.4.1 原准则下收入确认方法的选择
- 2.4.2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集成行业IPO收入的确认
- 2.4.3 新收入准则下信息系统集成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 2.5 EPC项目的收入确认方法
- 2.5.1 一个IPO案例所带来的权威结论
- 2.5.2 时段法是同行业IPO公司的通用方法
- 2.5.3 新收入准则下EPC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收入确认方法的区别
- 2.6 新收入准则下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 2.6.1 新收入准则和原准则下的会计方法总结与对比
- 2.6.2 新收入准则下的收入确认方法预期和实务中的差异
- 2.6.3 新收入准则下IPO收入确认方法的三条“纪律”
- 第3章 IPO中研发投入的规范和重点
- 3.1 研发投入的定义和规范性要求
- 3.1.1 研发投入的定义
- 3.1.2 研发投入是重要的上市条件和重要财务指标
- 3.1.3 研发投入的规范性要求
- 3.1.4 研发投入在IPO中的关注重点
- 3.1.5 研发投入是会计方法可控性的新领域
- 3.2 研发投入在三个口径下的差异和统一
- 3.2.1 三个口径的依据和差异分析
- 3.2.2 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 3.2.3 IPO中对于研发投入不同口径差异的关注
- 3.2.4 IPO公司研发投入数据的“三表同源”
- 3.3 研发投入中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常见问题
- 3.3.1 研发过程中的试制品收入和成本
- 3.3.2 研发过程中的试制品所耗用的材料是否构成研发投入
- 3.3.3 研发项目和现有生产的投入如何区分
- 3.3.4 同时从事研发和其他工作的人员成本如何区分
- 3.4 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判断及在IPO中的具体运用
- 3.4.1 开发支出的会计判断和IPO中的运用预期
- 3.4.2 开发支出资本化在IPO实务中的使用
- 3.4.3 开发支出资本化预期和IPO实务的对比
- 3.4.4 资本化和发行条件的关系
- 3.5 科研项目相关政府补助能否计入经常性损益
- 3.5.1 相关政府补助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扭曲
- 3.5.2 相关政府补助能否计入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文件规定
- 3.5.3 中微半导的实践和结论
- 第4章 IPO中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 4.1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 4.1.1 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方法
- 4.1.2 IPO公司在实务中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 4.1.3 IPO中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总结
- 4.2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 4.2.1 合同资产的主要内容和列报衔接
- 4.2.2 对合同资产具体减值方法的分析
- 4.2.3 IPO中合同资产减值方法的主要结论
- 4.3 应收票据的分类和减值问题
- 4.3.1 应收票据的分类
- 4.3.2 应收票据的减值
- 第5章 IPO公司的股份支付及重点问题
- 5.1 股份支付行为的判定
- 5.1.1 股份支付行为的具体判断
- 5.1.2 实际控制人受让已授予员工的股份是否构成股份支付
- 5.2 股份支付的授予日、公允价值和计量方式
- 5.2.1 授予日的规定
- 5.2.2 公允价值的确定
- 5.2.3 计量方式的确认
- 第6章 IPO内部控制的框架、要点和缺陷
- 6.1 IPO内部控制的框架和要点
- 6.1.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6.1.2 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 6.1.3 内部控制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 6.1.4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IPO内部控制的重点
- 6.2 IPO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缺陷
- 6.2.1 业务循环的维度
- 6.2.2 资金管理规范的维度
- 6.2.3 会计基础规范和会计差错的维度
- 第7章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风险导向和核查程序
- 7.1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重点和风险导向
- 7.1.1 财务专项核查的重点是IPO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操纵
- 7.1.2 财务专项核查应遵循的风险导向
- 7.1.3 财务专项核查方法的不同维度
- 7.1.4 财务专项核查存在的一些误区
- 7.2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主要程序
- 7.2.1 常规核查程序
- 7.2.2 延伸性核查程序
- 后记
- 会计极速入职晋级
- 财务知识轻松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