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京剧演员王珮瑜亲笔自传,倾情回忆26年学戏演戏的人生经历。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题形式介绍了16出王珮瑜参演的余派经典老戏,穿插进行京剧知识的普及。新生代京剧老生演员、余派艺术传人王珮瑜在书中回忆了自己进入梨园、学习余派老生的学艺经历,并以专题形式介绍了16出自己参演的余派传统老戏。行文质朴,字里行间带着细腻温润的情感,将许多梨园珍贵而罕为人知的往事、前辈艺术大师和名家的风范、京剧艺术传授的过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将人吸引到作者讲述中。同时介绍余派代表作品的剧目剧情,讲解余派京剧在具体唱腔、念白等方面的细节处理和特色特点,向大众普及京剧艺术和京剧知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让老戏“活”在台上
  • 前言 一封家书
  • 那九年·忆昔
  • 01 入校
  • 02 初始
  • 03 王思及老师
  • 04 文昭关
  • 05 《霸王别姬》
  • 06 赴港演出
  • 07 天津参赛
  • 08 戏校来了新老师
  • 09 几位先生
  • 10 有趣的配演
  • 11 《战太平》
  • 12 《法场换子》
  • 13 《击鼓骂曹》
  • 14 《捉放曹》
  • 15 《空城计》
  • 16 《雁荡山》
  • 17 张春孝老师
  • 18 《夜奔》
  • 19 刘曾复先生
  • 20 我的“倒仓”
  • 21 第一次“搭班”
  • 22 厉慧良先生
  • 23 朱秉谦老师
  • 24 我演“蓝袍”
  • 25 四季花
  • 26 孙岳老师
  • 27 演戏常带三分生
  • 28 戏班规矩
  • 29 扮戏的讲究
  • 30 砌末
  • 31 武打的“套路”
  • 32 音乐与唱念
  • 33 叫好
  • 京剧其实很好玩
  • 《赵氏孤儿》
  • 《朱砂痣》
  • 《琼林宴》
  • 《四郎探母》
  • 《失空斩》
  • 《红鬃烈马》
  • 《击鼓骂曹》
  • 《捉放曹》
  • 《洪洋洞》
  • 《桑园寄子》
  • 《御碑亭》
  • 《游龙戏凤》
  • 《断臂说书》
  • 《乌盆记》
  • 《珠帘寨》
  • 《杨家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一直致力于京剧中兴的瑜老板致敬

    瑜老板和郭先生都是行业中兴的顶梁干将。原本毫无交集,奈何世上就是有这些无良之人,唯恐天下不乱,挑唆撺掇,只为逞一时口舌之恶,却败坏了两个好不容易复苏的行业。在我看来他们非人也。瑜老板为了中兴京剧,不惜自降身份,委身参加综艺,为京剧的普及推广费劲心血。而郭先生以一己之力,使得原本已经无人问津的相声,再次成为喜闻乐见,街知巷闻的草根艺术。而郭先生在相声慢慢复苏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努力使得其他式微的艺术形式尽力复苏,比如评书、大鼓以及我们的国粹京剧。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京剧一直没有式微,只是愈加曲高和寡,愈加像是庙堂艺术。然而,其本身应该是角儿的艺术啊。应该同样是老百姓街知巷闻的艺术啊,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啊。所以,瑜老板和郭先生做的其实是同一回事啊。可就有那些嘴欠的娱妓,非得当着瑜老板的面说,京剧要靠相声来振兴,这是搅屎棍子啊,唯恐天下不乱。作为学了一辈子京剧的瑜老板,而且,同样是为了京剧在奔走传播的瑜老板,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说法。但人家瑜老板的原话是:“这就不得不提到郭德纲老师,郭德纲老师确实是把相声的演绎生态做得很好,当然这个也是我们很多的这个艺术从业者,大家很羡慕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说相声救了京剧其实是一个很极端和片面的说法。当年在侯宝林,马三立诸位大师的相声段子当中,传统的相声段子当中频繁的出现京剧的段子,京剧的角儿,这是京剧艺术给了相声艺术很多的素材,那个时候相声艺术是拿京剧艺术家们,京剧名角儿,在砸挂,在耍包袱,在开玩笑。为什么?因为京剧演员足够红,有流量,而且无所谓,因为我足够红,你拿我说事,观众当然愿意听。甚至是德云社出现了这么多现象级的流量艺人,这是我们觉得值得关注也值得尊敬的一个事情。我们也期待京剧艺术能够有更多的现象级和流量级的演员、事件、剧目、角儿出现,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哪里有一丝一毫对郭先生或者相声的不敬之言呢?结果转天就有一些娱妓写出:王珮瑜口出狂言,说京剧救了相声。你丫有毛病吧,你听的懂中国话吗?就为了你家媒体那点点击率和关注度,就致两大行业复兴于不顾,不惜抹黑栽赃实实在在干事的人。你是不是中国人,如果这些传统文化都消亡了,你哪里还有文化自豪感。求求你们,在自己肚子里找找那已经消失不见或者被染黑了的良心吧。做点人事,哪怕装一下呢?也装成一个人样吧。千万别让那些干实事的人寒了心。上面这段文字写在一个月以前。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把他发出来。今天正好读第二本书《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终于可以把心中这口恶气宣泄出来了。我一直说,读书要有做学问的心态。我对推理、曲艺、京剧都感兴趣。那么在我的阅读书单中就会加入这些内容。而行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就是阅读量、观影量和结构化思考的区别。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敢说自己号称半个戏迷。最起码整个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故我是知道的,比如三鼎甲、同光十三绝、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梅尚程荀、马谭杨系、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文武昆乱全能来、拉幕打旗扫后台。而对一些老戏觉得自己也是略知一二的。可读完瑜老板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连门都没入呢。自己可能连小白都算不上,就是个棒槌。这本书里一共给我们介绍了十六出老生为主的戏。在看之前,你觉得这些戏你都知道,都能说出来背后的故事。可听瑜老板介绍完这些戏,你发现,你连锣鼓点都整不明白。甚至有些戏你就会那几句大俗词。比如《四郎探母》《红鬃烈马》《乌盆记》《珠帘寨》,而还有一些原本是脍炙人口的京剧,我却根本没有听过一句,比如《朱砂痣》《御碑亭》《桑园寄子》《游龙戏凤》。做学问最怕的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瑜老板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对京剧的理解。自己还嫩的很呢。人傻就要多读书,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准备阅读大量和京剧相关的书籍,扩展和夯实自己对京剧的认知。最后想对那些既没有听过瑜老板的戏,又没听过郭先生相声的主说一句,闭上你那前后通用上下不分的器官吧,你那玩应儿是吃饭用的,别总拿来上厕所。

      转发
      1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