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战地女记者亲历利比亚枪战,采访卡扎菲义子,记录了一场真实的死里逃生。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

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历史事件时间表
  • 自序
  • 意外之外
  • 聚散弹指间
  • “脑白金广告团”
  • 逃离“金丝笼”
  • 当孩子不再相信大人可以保护自己
  • 逃跑的妻子
  •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早已走遍世界
  • 被“绑架”的记者
  • 善良柔软的胖子
  • 人跟人是无法做到相互理解的
  • 防弹背心上的“TV”
  • 不要开枪!
  • 英雄,不过是本能地给自己提口气
  • 老想死该怎么活
  • 全世界都在发出同一种声音
  • 被卡扎菲捡去的那年,他三岁
  • 再见,赛义夫·卡扎菲!
  • 救金鱼
  • 此生若是错在相逢,求一个善终
  • 善恶无定论,千秋怎落墨
  • 我有一个野生的愿望
  • 当薄脸皮遇上班加西的“9·11”
  • 美国大使被刺前后
  • 赢的人都输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线有些混乱

    在书中最后 "赢的人都输了" 一章中,美国驻班加西大使遇袭是发生在 2012 年 9 月 11 日,书中写到:直到 2014 年,遇袭发生后的第四年;接下来又写到: 2016 年 1 月 9 日,袭击后第五年.....,感觉时间线有些混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看了《侣行》第三季,很想知道利比亚为何发生战争,在电子书库里搜索 “卡扎菲” 后出现了这本书,书里的描写真是惊心动魄!作者是来自江苏无锡的冯韵娴,因为精通阿拉伯语,被 CCTV 派往利比亚做战地记者,在战火纷飞、断水断电、被反对派武装包围的酒店里,因为断粮她不得不打着手电去厨房找吃的,竟然被卡扎菲的厨师(默罕默德)“抓” 了个正着,那个 3 岁就被卡扎菲领养的、会为卡扎菲提前尝过每一口食物的厨师(同时他也兼任酒店的安保),战乱中默罕默德与作者成了好朋友,TVB 记者还让他尝了自己做的中国炒饭。默罕默德本有机会跟记者一起逃离那危险之地,但他一直坚守着卡扎菲的酒店和厨房,直到反对派来收拾残局…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利比亚人民对于卡扎菲的矛盾情感… 作者说:“事实在西方主流媒体手中仅仅是一段可供利用的素材,他们随意删减事实,按照自己的意图将事实捏成想要的形状,再传递给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穿越火线之利比亚

        利比亚 卡扎菲 中东 石油 战乱 这些新闻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字眼,却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冒着生死传播出来的,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气。眼下又是俄乌大战,不知又有多少这样勇敢无畏的勇士冲锋在最前线,时时向外传播着每一帧动态。战争是无情的,无情的战争下是你们让世界看到了战火里无辜人民的不幸。愿战争早点结束,世界早日和平,人民不再受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