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的是明前期政治生态与士大夫主体意识,分析明前期政治制度和权力体系生成确立与发展演变的动态轨迹,解读明前期士大夫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

内容简介

“明前期”作为本研究的时间界定,大致始于元明之际,止于“南宫复辟”。

全书重点解析明前期百年历史中士大夫主导的政治变革,探究诸多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背后的理学文化动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 第一章 明前期政治生态的演变
  • 第一节 元代政治文化的遗存
  • 第二节 洪武朝儒学意识形态的恢复
  • 第三节 建文朝文治气象的形成
  • 第四节 “靖难之役”与士大夫的政治命运
  • 第五节 仁宣到景泰期间的政治生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明初儒士刘驷的精神世界与出处选择
  • 第一节 刘驷其人与《爱礼先生集》
  • 第二节 刘驷的学术思想与精神世界
  • 第三节 刘驷的出处选择与政治命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明前期皇权转移与士大夫改革(上)
  • 第一节 建文朝的文治改革:四年宽政解严霜
  • 第二节 永乐朝士大夫的政治改革
  • 第三节 仁宣两朝士大夫对永乐政治的更张
  • 第四节 即位诏书及其改革信息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明前期皇权转移与士大夫改革(下)
  • 第一节 “土木之变”与士大夫的政治改革
  • 第二节 “夺门之变”与士大夫的政策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明前期士大夫的权力观
  • 第一节 明前期皇帝对“皇权”和“士权”的认知
  • 第二节 明前期士大夫对“皇权”和“士权”的认知
  • 第三节 明前期权力架构中士大夫的位势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明前期士大夫的奖惩制度
  • 第一节 明前期士大夫所受国家礼遇及其内涵分析
  • 第二节 明前期皇帝对士大夫控制的方式与情状
  • 第三节 明前期士大夫的政治平反与意义解读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明前期士大夫的话语权
  • 第一节 “理在君上”:士大夫行使话语权的精神信仰
  • 第二节 明前期士大夫行使话语权的方式与途径
  • 第三节 明前期皇位传承中士大夫的话语权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明前期理学与政治文化
  • 第一节 明前期朱学独尊与陆学蛰伏
  • 第二节 明前期理学主导地位的重构
  • 第三节 明前期御赐书籍与理学传承
  • 第四节 薛瑄入祀孔庙的百年曲折与文化寓意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明前期士大夫家国观的生成与演变
  • 第一节 “屏迹公门”:明代士大夫治家的公私观
  • 第二节 乞休之忧:明代士大夫的家国一体观
  • 第三节 垂范乡里:明代士大夫的普适取向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对明前期君臣的历史记忆与评价
  • 第一节 对建文的历史评价
  • 第二节 对朱棣的评价
  • 第三节 对景帝的平反
  • 第四节 对方孝孺的评论
  • 第五节 对三杨的评论
  • 第六节 追思前朝:明清之际遗民的“前朝记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明前期士大夫自传文钞
  • 附录二 明前期士大夫的册封诰文和封赠诰文——以杨荣为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