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为读者通往哲学之路奠定较为原初和基础性的学习意识。

内容简介

本书在人文主义的视野下探讨如下问题:哲学是什么,哲学教育与哲学学习的境遇及本质,为什么哲学要使用概念和命题的方式来开展论证,人的知识的界限在哪里,哲学探索精神主题的要义是什么,如何达到智慧,以及爱是什么。

本书主要篇章分为三讲,分别是:第一讲,哲学的教与学;第二讲,关于智慧;第三讲,爱是什么。系根据哲学(philosophy)之本义“爱-智慧”的内涵拆分而来。作者根据多年研究康德、黑格尔哲学的经验,把理性、精神与智慧的要义逐层分解出来,举重若轻地、言简意赅地让读者明白哲学中的这些事情与主体追求的能力密不可分。

托马斯·曼曾论证歌德与托尔斯泰是人类文明史上杰出的人文主义的引领者。本书作者也在歌德与托尔斯泰两位作家的名著小说中解析出了关于智慧与爱的主题性见解,有机地融入到写作中。

哲学与文学的互证是作者写作的特色,在本书中,关于哲学教与学的问题还融合性地引证了我国古代典籍《学记》《论语》《乐育堂语录》等核心思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开讲辞
  • 第一讲 哲学的教与学
  • 一 一次提问
  • 二 哲学教师
  • 三 副刊时代
  • 四 天道斯文
  • 五 文以载道
  • 六 思的品质
  • 七 求学之难
  • 八 精气神
  • 九 希腊性(Hellenity)
  • 十 神性与美
  • 十一 财富与智慧
  • 十二 不善人师
  • 十三 破茧成蝶
  • 第二讲 关于智慧
  • 一 概念、范畴与命题
  • 二 认识、知识与有限性
  • 三 人为什么需要“理性”
  • 四 一种自由论
  • 五 精神的要义
  • 六 智慧与传统
  • 第三讲 爱是什么?
  • 一 爱的前提
  • 二 爱的痛苦
  • 三 善与恶
  • 四 爱的秩序
  • 五 爱的形象
  • 六 智慧之爱
  • 七 人类之爱
  • 附录 一堂真实的哲学课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位当代年轻哲学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本来是想在暑假给读高二的儿子找一本哲学启蒙书。得到貌似心有灵犀,上架了这本新书。尽管还买了实体书,但是,看过之后,我并不打算让儿子读。因为 1. 这本书是写给已经对着学有兴趣,或者选择了哲学专业的;2. 作者在哲学观点上,我个人有老师似乎有唯心主义的倾向性;3. 文章第三部分,关于爱的讨论,个人认为比较单薄,也有些混乱。作为一个接近半百的普通人,很遗憾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到哲学,没有给自己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三观,没有认真思考过人生。让自己的生活走了很多弯路.... 希望作者能多给普通年轻人,一本可以看得懂的哲学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