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6千字
字数
2025-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对话颜宁 科学家的人生答卷》。
内容简介
本期收录文章:《第三个梦想》《师者颜宁,叩问内心》《我们都是追光者》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爱丽舍宫的惊喜嘉宾?
-
象棋与柔道
-
如何保卫加拿大?
-
阿达尼家族的“黄金岛”
-
狂野的美丽
-
《大白鲨》50年
-
“哈佛禁令”,莫把学子当棋子
-
机器人格斗赛,真正的较量在幕后
-
第四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在新疆举行
-
2025琵琶古乐盛典在新疆库车举办
-
对话颜宁 科学家的人生答卷
-
第三个梦想
-
师者颜宁,叩问内心
-
我们都是追光者
-
母亲在炒菜洗衣时搞科研
-
叶玉如,走迷宫的人
-
“彩虹魔法师”任咏华
-
王彬文,给中国飞机“上强度”
-
科技特派员林占熺点草成“金”
-
当AI科学家成为“明星”
-
科学副校长来了
-
他们的奋斗连绵成璀璨星空
-
南非总统白宫“遇伏”记
-
“铜墙铁壁”背后的新元帅
-
孙颖莎 绝地反击
-
姜哲源,带机器人“跑”出亿元订单
-
起底美总统新晋“榜一大哥”
-
笑吧,笑有出头天
-
唱一出大开大合东北戏
-
“越战推手”的蜕变
-
五月五日岚气开
-
红隼的天空
-
管仲发钱
-
“银发学生”
-
“热暴力”来了 接招吧
展开全部
海外学子到了回巢的时候了
【封面人物】颜宁(1977),师承结构生物学泰斗施一公(1967),在生命科学领域与饶毅(1962)交相辉映,饶毅师承张安中,著名影星陈冲之母,其自传《猫鱼》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新中国第一代科研工作者筚路蓝缕的奋斗图景。当美利坚的学术圣殿因政治飓风动摇根基,神州大地正以惊人速度重构科研版图。最新 Nature 指数显示,全球 Top10 科研机构中,哈佛独居榜首,而二至十席皆为中国高校。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的王虹教授(1991)攻克 "挂谷问题" 的突破,昭示着 90 后科研新锐正在绽放,看最近医药和生物基因成果频出,正是印证了当中国完成制造业立国蓝图后,科研技术繁花将不断绽放。俯瞰全球制造版图,珠三角的智能工厂与长三角的创新集群交相辉映,香港大学副校长任咏华院士领衔的学术转型,南洋理工与新加坡国大的中国博士军团,可以看出科技研究不断向亚太倾斜,懂王对哈佛学者签证禁令,香港大学马上向世界人才发出邀请,从一带一路沿线的基建奇迹到亚非大陆的生态复兴,中国方案亟需青年才俊以全球视野重绘人生坐标。最近国内的留学机构推介会,都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如同房地产,当 “人声鼎沸” 时就应该撤退了,马来西亚静悄悄成为留学增长最快的国家。【特别关注】孙宇晨现象折射的加密货币迷局,恰与华盛顿政坛下的华裔资本迷梦形成镜像。当莫斯科与德黑兰的幻梦相继破碎,东方智慧或许更应坚守价值本源,与施一公同年的吴军老师已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董,见证了 "清北精英竞相赴美" 的全过程。对比施一公校友的回国效命,海外功成名就的清北学子,也面临渔村当年李家和霍家的命运选择。2025 年 #214
2025—142 很喜欢看这本杂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全力以赴地干着自己的事。作为打工人,只得好好做牛马,但也确实得把自己照顾好,身体好才能啥都好。临近月末,任务越来越重,只有努力工作方可周末休息好。
师者颜宁 扣问内心
本期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封面人物颜宁,年轻人中知名度最高科学院院士,她率真洒脱,相对于人们刻板形象中的生物学家,我觉得她更像一名人文社会学家,很文艺。回顾她的成长历程,可以说强的飞起,19 岁考上清华大学,23 岁本科毕业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施一公攻读博士学位,27 岁获博士学位,不到 30 岁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博导;37 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之久的难题;40 岁从清华辞职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首席教授,当时外界传闻说她是落选院士负气出走 ,但她其实早在前一年就接受了普林斯顿的聘书,两年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45 岁回国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担任创始院长,46 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荣获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聪明是众多科学家的共性,但她之所以受青年学者喜欢和追捧,则来源于她对科研的纯粹热爱和极致追求,她不拘泥世俗,有学生叫她颜院士,她说还是叫我老师吧,或许是因为年轻,她总能与学生平等相处,科研上也不循规蹈矩,从科研之外去找方向,从科研之外做科研,她把科研做成了理想的样子,也还原了科研的本质,科研或许本该如此。如今功成名就的她开始回馈社会,从 “小我” 回归到 “大我”,她回国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致力于为年轻人打造 “科研无忧” 的平台和氛围,她提倡的科研不设限,行政不加班理念,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她用自身行动影响和感染着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为女性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女性可以在科学领域大放异彩,不输于也不属于任何男性。她,是温柔的大女主,是勇敢的科学追梦人。 纵观她开挂的一生,很多人可能以为她背后有高人指点,如果说她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很多人可能会把她的成功归咎于她的父母,但她其实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但她所取得的成就也许是很多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天花板,我觉得所谓的高人来源于她的内心,不为世俗所困,坚定的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有强大的自驱力,也来源于对科研的极致追求,她自由、任性但又坚守原则,更来源于她宽松有爱的家庭氛围,她说她的父母从不要求她考多高的分数,但给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这恰恰赋予了她无尽的松弛感。现实中很多父母一味的鸡娃,把自己的期待和梦想寄托到下一代的身上,结果往往一地鸡毛,有时候强大的家庭背景可能会支撑下一代不会过的很差,但不一定会取得很耀眼的成就。细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为国家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不一定有强大的家庭背景,但一定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义无反顾。成功的道路一定是荆棘遍布,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没有极致的热爱很难坚持到底。所以很多父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帮下一代选择一条相对轻松的路,过相对安逸的生活,所以他们的下一代不会过的很差,但很难会取得什么突出的成就。所以过来人的经验只是经验,路还是要年轻人自己去走。今天人民日报看到武汉一个小女孩高考考了六百多分,却放弃了本科选择了一所职业院校,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还不受外界所影响,她的家人也很支持,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才是人间理想,这样的小孩清醒而又坚定。 愿每一个女孩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活出自己的活法。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创刊于2006年,是国内唯一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杂志,也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时政类期刊之一。
环球人物创刊至今已16年,目前已发展为以《环球人物》杂志为中心,拥有新媒体中心、文创、教育等多个版块的多领域集团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