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1千字
字数
2018-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末五代十国儒学:范式转变背后的社会响应及本质特征探讨。
内容简介
以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学为研究对象,把儒学范式的转变方式作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探讨了在唐宋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范式转变。提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学,是唐宋变革在思想学术形态上的重要表现,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巨变的回应,在这一层面上揭示出儒学的一些本质特征。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编 绪论
-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与学术回顾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学术研究现状
-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唐宋变革与儒学范式问题
- 一 “唐宋之变”、“唐宋变革”论的内涵
- 二 基本观点:社会模式的变迁、观念的变革导致儒学范式的转变
- 第三章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变迁与思想观念的转变
- 一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动与制度的革新
- 二 社会急剧变迁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
- 第二编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经学范式之变
- 第一章 春秋学:开启“会通”以“救弊”的经学范式
- 第一节 对中唐新春秋学疑古的继承
- 第二节 对中唐春秋学“救弊”精神的发展:会通以救弊
- 第三节 从会通三传到会通经史
- 第二章 易学的范式之变:经史会通与象、理融合
- 第一节 会通经史的陆希声《易传》:以史证易与因事制义
- 第二节 象数义理的融合:陈抟的《正易心法注》
- 第三编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与道、佛二教的交融
- 第一章 儒家:援道入儒
- 第一节 陆希声的儒道相济:孔老不悖、文质彬彬
- 第二节 罗隐的儒道两同:以道家修养之术辅儒家治世之道
- 第二章 道门:引儒合道
- 第一节 杜光庭合会儒道的《道德真经广圣义》
- 第二节 谭峭的以俭化五常
- 第三章 释教:禅儒融合
- 第一节 儒门诗教化禅风
- 第二节 易入禅宗——圆相易说
- 第四编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核心概念的变迁
- 第一章 “性”与“理”的演变
- 第一节 皮日休、陆希声、林慎思、杜光庭的人性新见
- 第二节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理”概念的新发展
- 第二章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道统观的构建
- 第一节 道统谱系之源
- 第二节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道统谱系
- 第三章 儒士的自觉意识与出处去就之惑
- 第一节 何为真儒
- 第二节 当隐当仕
- 第四章 公天下思想的盛行
- 第一节 “公天下”思想的来源
- 第二节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公天下”观念的内涵
- 结束语 唐末五代十国儒学的历史定位
- 附录 五代十国墓志所见墓主仕宦、婚姻与信仰一览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