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3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跨文化视角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内容简介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旨在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角度对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奥威尔与缅甸;第二,奥威尔与中国;第三,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第一、二部分涉及奥威尔作品中的亚洲题材以及中英文学关系,第三部分紧跟国际奥威尔研究前沿,以中国角度提出奥威尔研究的新课题,反思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三个部分的研究皆放置于跨文化语境,试图从中发现和解决西方奥威尔研究的盲点或不足,推进国际奥威尔的学术研究。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第一部分 奥威尔与缅甸
- 第一章 奥威尔与殖民话语
- 第一节 殖民话语对奥威尔的影响
- 第二节 奥威尔对殖民话语的挑战
- 第二章 《缅甸岁月》的批评研究
- 第一节 作家本人视角和文献学视角
- 第二节 西方评论家视角
- 第二部分 奥威尔与中国
- 第一章 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 第一节 “东方乐土”
- 第二节 “上海”
- 第三节 “中国佬”
- 第四节 “东亚国”
- 第二章 奥威尔与萧乾、叶公超交游考
- 第一节 奥威尔与萧乾的书信交往
- 第二节 奥威尔对萧乾英文著作的书评
- 第三节 萧乾对奥威尔的回忆
- 第四节 奥威尔、叶公超和燕卜荪
- 第三章 国内赛珍珠和萧乾研究未发现的两则奥威尔书评
- 第一节 奥威尔对赛珍珠《大地》的书评
- 第二节 奥威尔对萧乾英文著作《龙须与蓝图》的书评
- 第四章 奥威尔论中国抗战
- 第五章 奥威尔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早期传播和接受
-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反苏反共作家”
-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解禁作家”
-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反极权主义作家”
- 第五节 21世纪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和“世界经典作家”
- 第六节 奥威尔在中国大陆传播和接受的主要特征
- 第六章 中国大陆的奥威尔研究
- 第一节 从禁区到解冻: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早期译介和研究
- 第二节 反极权主义作家:20世纪90年代奥威尔研究的转向
- 第三节 公共知识分子与当代经典作家:21世纪以来的奥威尔研究
- 第四节 问题和思考
- 第三部分 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
- 第一章 特里林:“真相的政治”
- 第一节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序言
- 第二节 反抗的自我
-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想象
- 第四节 从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 第二章 “悲观主义”的政治
- 第一节 《鲸腹之外》
- 第二节 《鲸腹之内》
-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 第四节 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批评谱系中的“悲观主义”
- 第五节 奥威尔是“悲观主义者”吗
- 第三章 乔治·奥威尔国际研讨会综述
- 第四章 学术史和思想史视角下的奥威尔研究
- 第一节 从奥威尔诞辰纪念和国际研讨会谈起
- 第二节 奥威尔作为世界经典作家的价值和影响
- 第三节 学术史视阈下的奥威尔批评
- 第四节 20世纪思想史语境中的奥威尔与奥威尔批评
- 第五节 学术史和思想史双重视角的研究方法
- 第五章 文学批评的职责
- 第一节 奥威尔的创作观
- 第二节 批评策略
-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职责
- 第四节 批评之道:从专家走向公共知识分子
- 第六章 乔治·奥威尔的经典生成
- 第一节 文学经典观
- 第二节 作家的经典生成
- 第三节 奥威尔的经典生成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