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客观、实事求是地评述了列宁作为苏维埃领导人的功过得失。
内容简介
列宁离开这个世界快一百年了。他缔造一个新型的革命党,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夹缝中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制度,他像马克思一样,从来没有把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俄国经验一般化,而是通过一场新制度的社会实验,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搅动20世纪国际秩序的苏共;与苏维埃政权伴生的无产阶级专政;处理“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矛盾;探寻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经济政策;视农民为无产阶级长期的同盟者……
当然,列宁时代也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莫衷一是的党国体制;摇摆的知识分子政策;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理想主义的困顿……
《列宁政治遗产十论》既没有一味地褒扬列宁的光辉事迹,也没有隐讳他在苏俄初期治国理政中的失误,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述了列宁作为苏维埃领导人的功过得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理性对待列宁政治遗产
- 一 苏共:列宁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
- 未能完成的政党转型
- 政治遗产的时代回应
- 二 布尔什维克何以能取得政权
- 俄国革命的缘起
- 《四月提纲》的是是非非
- 布尔什维克胜利的秘诀
- 民众的胜利,历史的选择
- 三 一党制执政模式的形成
- 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国内主要政治力量
- 围绕立宪会议存废的斗争
- 与左派社会革命党的联合与分裂
- 一党执政体制的确立
- 四 “无产阶级专政”的是与非
- “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种释义
- “无产阶级专政”应是“绝对强硬的政权”
- 对苏式“无产阶级专政”的评说
- 五 “党国制”的利与弊
- 苏联“党国制”的形成
- “党国制”的优势
- “党国制”与斯大林模式
- 六 执政时期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教训
- 列宁处理党内争论两例
- 斯大林处理党内矛盾的错误方针
- 处理党内矛盾的几点思考
- 七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 无产阶级政党在落后国家执政后面临的历史任务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直接过渡”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列宁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行
-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局限
-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曲折中前进
- 八 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
- “马铃薯现象”:小农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 “同盟军”还是“同路人”
- 征粮:与农民的一场“战争”
- 列宁在农民问题上的转变和探索
- 九 知识分子政策的得与失
- 近代俄国文化生态和知识分子的分类
- 对技术型知识分子:赎买—利用
- 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子:无奈—驱离
- 革命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及其命运
- 十 世界革命:理想主义的困顿
- 作为理想的世界革命理论
- 作为行动的世界革命战略
- 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
- 关于世界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思考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