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西方人种概念进行历史回顾,进而考察中国和日本。

内容简介

人种(race)或人种主义(racism),是根据人的可视的差异演绎出来的一套近代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

本书以东西方知识的往还为切入口,概观人种概念在18世纪欧洲的建构过程,继而考察人种概念在19—20世纪中国和日本再生产的历史。通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本书呈现了人种概念所蕴含的不同政治意涵,指出这一西来的概念在中国被解构的契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楔子
  • 第一章 基准
  • 一、“色”即是空
  • 二、概念即历史
  • 第二章 谱系
  • 一、西方人种学
  • 二、高加索少女
  • 三、蒙古种的隐喻
  • 第三章 东渐
  • 一、钱伯斯《人种志》
  • 二、地理学的叙述
  • 三、格致学的叙述
  • 第四章 差序
  • 一、概念的再差异
  • 二、日本教科书里的人种
  • 三、日本人种改良论
  • 第五章 竞争
  • 一、保种与“通种”
  • 二、中国教科书里的人种
  • 三、“巴克”的想象
  • 四、进步或进化
  • 第六章 “黄恐”
  • 一、一幅寓意画
  • 二、帝国主义的恐慌
  • 三、巴枯宁的异说
  • 四、“黄祸论”之谬
  • 第七章 主义
  • 一、“金色”的亚细亚
  • 二、孙中山的想象
  • 三、李大钊的批判
  • 第八章 汤姆
  • 一、“汤姆叔叔”来华
  • 二、“批茶”与“黑奴”
  • 三、哀汤姆
  • 四、汤姆的觉醒
  • 五、《黑奴恨》前后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深究下去,容易走火入魔

    人种这一词,其实来源自种类、族群,来自于人们想要区分彼此的需求,只是使用词语上的区别而已。就像现在在 LGBT 群体中,若不恰当的使用他她它牠祂,都有可能引发歧意,甚至被群起攻之。这种泛种族的论调,我个人就是非常的反感。当物理性的称谓差别,被提升到政治高度,就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这本《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就是着笔于人种作为区分机制如何被生产、传播和政治化。感觉象是论文的扩展版,可以看出作者的用词简洁克制。关于中日两国在人种差异原理的比较部分,还满有意思的,也说到了点子上。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人种学上著述颇丰的康德认为,地理学是 “世界知识的入门”。确实,在 16—17 世纪大航海时代带来的 “入门” 知识基础上,18 世纪欧洲人获取了康德所说的包括人的知识在内的另一部分世界知识,进而建构了一套认知世界的体系:欧洲对非欧洲、自明的自我与非自明的他者。19 世纪,裹着 “科学” 外套的人种知识断断续续地传到欧洲以外的亚洲 —— 中国和日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人種認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