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英国现象级生态环保作品,颠覆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认知,引发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内容简介

著名生态环保人士蒙比奥的全新力作。本书主题涉及土壤生态学、微生物学、生态环保、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等多个专业方向,重点探讨如何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粮食来喂养更多人。

蒙比奥通过本书给人类和食物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他在本书中展示了随着对于土壤生态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对脚下的这片世界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让我们用更少的耕作,生产更多的粮食。

他还与许多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们进行了交流:新型农艺种植者会改变我们对土壤肥力的理解;研发多年生谷物的研究者试图将土地从犁和化学药品中解放出来;也要感谢开创了培育蛋白质和脂肪新方法的科学家们。他们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世界上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帮助我们与地球和平共处,恢复这颗星球上的生命系统,用生机取代死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各界赞誉
  • 第1章 地表之下
  • 第2章 探知前路
  • 第3章 农业扩张
  • 第4章 硕果累累
  • 第5章 还能饱餐几顿
  • 第6章 根系深埋
  • 第7章 “零”农场
  • 第8章 新农业革命
  • 第9章 冰圣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改变土壤

    在这本书中,很遗憾的没有提到巨菌草。最近看了许多关于巨菌草的新闻 (视频),发现这玩意,真的全身都是宝。对于粮食问题的各个环节,都有极大的提升。从其可列入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荒漠地区巨菌草栽培技术),就可见其重要性。以下简单的介绍一下:巨菌草,是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于 1983 年引进中国,经过 20 多年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并由林占熺研究员以 "巨菌草" 命名。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这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茎粗可达 3.5 厘米,节间长 9~15 厘米,15 个有效的分蘖,每节着生一个腋芽,并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 60~132 厘米,叶片宽 3.5~6 厘米,8 个月共生长 35 片叶。株高最高的达 7.08 米,50 个节,株重达 3.25 公斤,每公顷产鲜草达 521.6 吨。巨菌草是高产优质的菌草之一,用巨菌草作为培养料,已知可栽培香菇、灵芝等 49 种食用菌、药用菌。除了作为菌料外,还可做饲料,同时还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08 年开始应用于生物质发电、纤维板、制造燃料乙醇等能源用途。巨菌草系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种植示范,其产量、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刈割型牧草。可用于饲喂牛 (养牛牧草)、羊 (养羊牧草)、猪、鹅、兔等草食畜禽和草鱼。福建省菌草工程协会在非洲多个国家、中国的海南、福建、浙江、宁夏等 21 个地区试验种植均获得成功,已掌握巨菌草在不同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巨菌草属四碳植物,光合效率高。巨菌草 (牧草,养牛牧草,养羊牧草) 营养成份含量高,但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含量差别大。生长 4 周高 50cm 时粗蛋白含量 10.8%,而生长 12 周、高 150cm 时粗蛋白含量只有 5.9%,是幼嫩时的 54.6%, 因此幼嫩时用作饲料较为合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复合系统,完全透彻地理解它似乎不是个简单的事。那么如果你想尝试开始理解它,或者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这个迷人的系统,我们则只需要关注其中的关键元素,并观察这些元素在系统中的流动,就像是医生让患者喝下钡餐作为显影剂,这样就可以借助 X 射线来观察患者消化道内的情况。我发现可以使全球农业系统及其与生物世界的关系一目了然的显影剂就是养分。我所说的养分是指矿物质,例如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些物质一部分天然地存在于土壤中,还有一部分是人们应用在制造配方里的,它们对所有生命形式的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当这些养分在植物、动物、土壤和水资源之间流动时,就像患者喝下的钡餐,照亮了整个系统的运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套系统是如何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流动扩展的。因此,尽管很难为情,但请原谅我将以排泄物这个 “引人入胜” 的话题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真正扭转了我对农业的看法。

        你一个老百姓对农业有啥看法?何况有看法有用吗?你能做点啥?你是能亲自务农啊,还是能给点政策补贴啊。都不能,只是明白一下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可能会怎样。用句俗语来说,就是死也死个明白。相信每个人自己也好,听说也好,都会说现在的菜没菜味,肉没肉香,水果除了甜,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是吧,都有过类似的感悟吧。而最初引起我思考的是【一席】栏目的一期节目,叫《老贾:我有一块田》。主讲者老贾曾经是城市里的一位白领,因为觉得吃的菜,吃的水果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他觉得应该是种植的问题,他特别想尝试自己种一下,看看究竟能不能长出小时候吃的那些菜的味道,所以他就去了。然后他选择的是比较古老的一种种植法,叫自然农业。就是不施肥,不除草,自然撒种,随遇而安。长成啥样就是啥样。然后他得到了很多结论。比如草会让地很柔软,不除虫菜自己也可以长得很健康,而且曾经在种水稻时,伴随而来的长了一种名为水蓼的植物,会抢夺水稻的生存空间,然而这时出现了一些大青虫,它们专门吃水蓼,当水蓼被吃干净后,青虫也消失了。老贾认为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人类不应该去干预。然后是肥料的问题。老贾从不施肥,因为他的价值观是,只要你不干预,植物自己就会旺盛的生长。然后他给我们看了他种的水稻,他种的卷心菜,他种的白萝卜。都很好,就是不多罢了。老贾的这套观念和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完全不同。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成长在小城市,没怎么干过农活。但是 “人勤地不懒” 的价值观是刻在骨子里的。在加上我们小时候常在电视上看袁隆平教授培育杂交水稻的纪录片、新闻片,学校学的课本都是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的诗文,所以,种地就应该勤劳经营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所以,我虽然相信老贾说的应该是真的,但仍旧颇不以为然。我们不是古代几千万、一个亿的人口。我们是十个亿的人口啊,当人口多到这个程度时,吃的好不好吃,有没有菜的味道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让所有人吃饱、不饿肚子才是问题的关键。再一次关注农业问题时,就是阅读由温铁军教授牵头撰写的《农业 1.0 到农业 4.0》那本书了。那本书也是够颠覆的。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成长过程中,鼓吹最多的就是美国的机械化农场的种植法,还有就是 “2% 的人口种地就能养活 98% 的人吃饭” 这样的 slogen 甚嚣尘上。当我在温老的书里读到对这种农业方式的批判时,并在一本老美写的《四千年农夫》中得到佐证,美国农业百年就穷尽地力,而中国农耕四千年却仍然土地肥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想开始松动了。但是以为温老的语气过于夸一个踩一个,而且将欧美的农业模式称为莱茵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时,总是让我嗅到一丝排外自强的气息,所以虽然我对温老的崇拜和信仰依旧不减,但对最终的结论却是将信将疑。而今天读的这本《生机:如何喂饱全世界,并保住我们的星球》彻底改变了我对农业的认知。说实话,整个阅读过程特别戏剧化,如果不是我坚持要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只是看个开篇的话,我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刻板偏见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其实作者乔治蒙比奥的身份很像开篇我提到的老贾,他们的做法也非常相同。只不过这位来自于英国的老哥,比老贾研究的更深入,给出的结论更大胆。而他的成名也是源自【一席】模仿的那个节目【TED 演讲】。老哥开篇的笔法特别像【昆虫记】,讲述着自己实验种植的苹果园里的故事,然而,随着局势的铺开,慢慢的就开始涉及到全球的农业和现今的农业生产方式了。那个感觉就像唐吉坷德冲向风车一般的不真实。尤其是他说他是一个素食者,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改吃素,放弃羊和牛的养殖,就可以改变现在的趋势时,我甚至觉得他就是个穷酸文人,一脑子的不切实际。要不是当时我忙着安装新机器的软件,再加上今天剩的时间不多,开新书怕读不完,我真可能在那块就结束这本书的阅读了。然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彻底颠覆了我之前那些片面的认知。一方面,蒙比奥有理有据深入讲解了种地究竟是怎么回事,地力为啥不行了,如何通过轮休解决。这部分内容和温先生那本书暗合。然后他又回到城市人口的吃饭问题。像他那样自然种植出来的健康食物,城市的底层民众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他清醒的知道,农业的问题是底层民众在意的是吃不吃得饱、吃不吃得起,而不是吃得健不健康。而他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既可以大规模生产,又不能破坏环境。哇,这个认知太伟大了。然后他给我们详细的论述了,他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我们完全是可以做到即不损耗地力又可以大量产出的方法,只是要改换耕种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恰恰是温老书里提到的农业 4.0 的做法。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啊。然而,这样的改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有太强大的地域性保护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这样的势力根本无法撼动。全书最后的一章,就在讲述,国家政府这个怪物,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将从民众哪里征得的税金一方面补贴错误的农业种植方式,帮助他们继续破坏环境,损耗地力,另一方面又花钱维护林地种植,治理环境。一介平民,毫无能力,只能落个死也死个明白的结局而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